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营养失衡,小心吃出酸性体质
|
来源:解放军报 2009-2-21 9:06:00 |
|
王彦维
绘
新闻背景:
武警山东总队连续3年对干部进行保健查体共6000余人次,经临床统计显示,有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比例偏高,这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呈酸性体质。
癌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包格尔经过实验后得出结论:癌症患者100%是酸性体质。
医学专家研究认为,癌细胞喜欢酸性环境,人体体液长期处于酸性状态很容易得癌症。而且,体液的PH值(酸碱度)越低,越适合癌细胞的生存,哪个组织器官的PH值越低,癌细胞就越容易转移到哪。
因此,预防和治疗肿瘤,首先应该从改善酸性体质入手。
人体的系统和结构非常科学与精密,正常人的体内环境应呈弱碱性,血液的PH值处于7.35-7.45之间。这是一个十分精细的范围,相差不超过0.1个单位。一旦体液酸碱失衡,长期低于7.35以下,人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
人体“发酸”会带来各种危害。体内酸性物质过多,尤其是嘌呤代谢紊乱产生的尿酸,易沉积于肾脏、骨骼肌肉、滑膜液、泪囊液、脊髓液、精液、毛囊等部位,引发原因不明的疼痛、发热、乏力、眩晕、失眠、排泄不畅、血滞气淤、软组织感染等身体不适。酸性物质增多往往会合并为高血糖、高血脂、血粘稠度增高,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吃出来的“现代病”
人体有3种基础平衡,即体温平衡、营养平衡、体液酸碱平衡。和谐的弱碱体质是最健康的。
人体自身有着强大的酸碱平衡能力,即自主的纠酸、抗酸和排酸能力,这项重要的任务主要由呼吸系统、代谢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来承担,它们将酸性废物源源不断地排出体外,维持着人体的健康。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物质的丰富,大家平时吃得好、吃得精,结果过度地摄入了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三高”类食物。正是这种失衡的饮食结构,使酸性废物的数量超出了各系统排酸的能力,酸素在体内逐渐累积,致使体液趋于酸性化。因此,所谓的“酸性体质”,应该叫做“酸性食物人体”更为确切。也就是说,人的酸性体质主要是吃出来的。
当然,造成酸性体质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哪些人与酸性体质“有缘”呢?
生活习惯不良的人。毫无节制地吸烟、喝酒、不吃早餐、夜里吃东西,都是体质酸性化的诱因。
心理负担过重的人。精神紧张、生活及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导致体质的酸性化。据检测,一个人生气时,他呼出的气体都是偏酸性的。
运动不足的人。由于运动量少,血液循环差,代谢功能不足,导致体内酸性物质难以排出,使体质变“酸”。
作息不规律的人。长期熬夜、超负荷的工作会引起内分泌紊乱、代谢失调,从而使体质偏酸,为多种慢性疾病埋下隐患。
让酸性体质“碱”回去
科学膳食,少吃大鱼大肉。不少人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吃起来酸的就是酸性食物,其实食物的酸碱性是依照它含有的矿物质种类及含量多少来判定的。动物类食物(除牛奶外),如鸡、鸭、鱼、肉、蛋等都属于酸性食物;植物类食物(除谷薯类外),大都属于碱性食物。现在,不少人喜荤厌素,大鱼大肉,吃起来没够。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摄入平衡是营养平衡中重要的一环,当你食用一定量的肉类或米面类酸性食物后,至少要食用相当于其两倍数量的水果和蔬菜,才能让体液的酸碱度均衡。这样,食物才易分解,营养素才能到达身体各部位,废物才能被顺利排出体外,体液的PH值才能稳定在健康状态。
平衡营养,讲究烹调方式。营养学家认为,现代人适当多吃一点碱性食物,能中和体内的酸性,使人解除疲劳。当然,强调多食用碱性食物,并不是要排斥酸性食物,相反,酸性食物中含有大量我们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每天应定量摄入才对。烹调时可将酸碱食物一起搭配,比如炖排骨放些竹笋,烧牛肉时加些萝卜等。
拒绝烟酒,养成良好习惯。烟酒是典型的酸性物质,无节制地抽烟、喝酒,非常容易导致人体酸性化。另外,放松心情,早睡早起,家庭和谐,这些都有利于保持人体的弱碱性环境,消除疾病隐患。
加强运动,加快废物排出。运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碱化作用,因为运动不仅能增强肺活量,加快新陈代谢,而且通过大量流汗,快速排出体内代谢的各种废物,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登山、游泳、快步走、慢跑、打球、瑜伽……这些运动都简单易行,战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益的运动方式。
链接一:食物酸碱排行榜
强酸性:蛋黄、乳酪、柿子、鱼片、白酒、西点等。
中酸性:面包、小麦、奶油、火腿、鸡肉、猪肉、牛肉、鳗鱼等。
弱酸性:大米、玉米、花生、海苔、章鱼、啤酒等。
强碱性:葡萄(酒)、茶叶、海带、田螺、黑木耳等。
中碱性:大豆、土豆、油菜、菠菜、芹菜、番茄、柠檬、草莓、香蕉、食醋等。
弱碱性:红豆、萝卜、甘蓝、苹果、洋葱、豆腐、牛奶等。
链接二:平衡膳食宝塔图
方汉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