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教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星星生活周报
来源:星星生活周报     2006-4-1 14:17:00
 
    文/邓晨 沈林 何楣

  编者按:不久前,日本儿童教育研究机构Bennese公布了一项针对上海、北京、台北、东京和首尔5城市进行的儿童教育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母亲重视艺术培养,日本妈妈注重身体素质,而韩国母亲着重智力开发。我们将中日韩三国进行了对比,希望能给家长以启示。

  日本 孩子练身体

  中日之间在对儿童教育的侧重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在两国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上体现明显。虽然两国家长都舍得花钱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但上海、北京的家长有60%以上都是将孩子送去学钢琴或外语,而排在日本孩子课外活动第一位的则是游泳等体育项目,其次才是钢琴等乐器。

  在平常生活中,日本家长也特别重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日本小孩一般都不怕冷,即使在冬天上体育课,他们还是穿着短袖运动服和短裤,平时也尽量穿得薄些。

  长跑是所有学校冬季早上的活动。记者曾经去一所小学参观冬季长跑比赛,参加运动的孩子们都穿着短袖运动服,他们不管跑得快慢,都很卖力,尤其是最后一两个小胖子气喘吁吁跑着的时候,一旁的老师和同学全都会鼓掌喊加油,直到全体同学都跑完了规定的距离。

  通常来说,在中国的学校里,多数是成绩好的孩子最受人喜爱,但在日本,则是体育好的孩子最受同学尊敬。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全体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日本式育儿的一大特点。

  韩国 家长重智力

  韩国国民大学金淑英教授表示,日本的调查结果确实反映出了韩国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愿望和做法,他们习惯于从小就在家教小孩学习语言、数学,开发智力。

  韩国大城市中的幼儿园非常重视创造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去适应韩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愿望,尤其是要体现出对儿童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曾参观过首尔的一家幼儿园,那里的环境布置很家庭化、生活化。那里的工作人员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此外,教室里还设有不同的活动区域,供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活动的内容,可以到数学区去学习,到美术区画画,还可以在娃娃家、建构区玩,或是到自然角、科学发现角去探索。各个活动区域的布置,完全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特别有利于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

  韩国一位儿科大夫申宜真写了一本书叫《好妈妈,慢慢来》,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进行慢速培养就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充分了解儿童的兴趣、内心世界、心理特点,以及成长的规律。并且,这本书中体现的思想,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许多韩国家长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即把智力开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中国 宝宝多才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近期曾做过一项家庭教育调查,结果显示,0—6岁孩子的家长更重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比例高达10.6%,而智力开发的比例则只有8.9%。这与日本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

  以上海为例,大大小小的才艺培训班非常多,调查显示,基本每个学龄前孩子都会学习至少一门才艺,有的更是多达四五门。目前,仅上海就有钢琴琴童10万,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周末到上海的几大少年宫转了转,发现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好几个班,而且不在同一个地方,上午在徐家汇学绘画,可能饭都来不及吃就要赶到静安区去上舞蹈课。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没什么区别,但家长却在暗暗较劲,参加两三个培训班的比比皆是。

  事实上,不仅上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情况,一些有条件的家长还会花大把的钱,将老师请到家里进行单独辅导。一到假期更是夸张,有报道显示,为了给孩子报个班,家长甚至可以通宵排队。问起家长为何会如此“卖命”,一位母亲的回答应该能够代表众多家长的心声:“我送孩子学钢琴,一方面是想培养她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以后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包蕾萍分析说,中国家长重视幼儿才艺培养,不是纯粹为了培养艺术修养,而是更多地考虑了可以量化的价值。或许刚开始,家长的动机是好的,但喜欢用成绩来衡量学习效果的习惯,使才艺学习慢慢陷入了考级的怪圈。升学的加分,择校的优先考虑,也助长了家长对孩子才艺培养的热情。这实在让孩子的才艺学习变了味儿。

  专家点评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包蕾萍博士:中日韩三国妈妈培养孩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是与其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背景相联系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竞争激烈,单单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在一些大城市已经行不通了,于是家长们开始进入素质教育比拼的新战场,很多孩子也就因此深陷重重的培训班之中。

  不过,相一致的是,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韩国,儿童的成长都是社会问题的折现,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共性,即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虽然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压力却是一样大,这与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个人快乐的发展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家长对待孩子的成长应该抱有轻松的态度,在生活中发掘出孩子的天分,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来源/星星生活周报)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