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教快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五一是“黄金周”还是“作业周”?
来源:文汇报      2007-5-6 10:48:00
 
      加强责任心

  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家长有高度的责任心,教育孩子的时间总是能抽出来的。科学育儿不仅是家长的光荣责任,也是对社会的应尽义务。无论工作再忙,处境多困难,孩子的教育都要摆在首位。家庭教育与事业成功不是绝对矛盾而是相对统一的。无数事例说明,一些家长一开始以工作为借口强调自己没有时间,使得孩子思想滑坡,学习被动,家长最终要拿出几倍的时间来弥补。只有认识到重要性,并加强责任心,家长就可以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可以考虑推辞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减少一些在外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或者抽出时间来学习别人的教子经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这样才可能做到省时增效。

  抓住教育时机

  教育是随时随地的,未必需要很多时间,重要的是因时因地施教,以取得最佳效果。如在看电视时,结合电视内容指导孩子正确的言行;看球的时候引导孩子重视团队协作精神;吃饭时进行节约教育;外出旅游时,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有时在亲子交流时只要用一两句话就可以勾起孩子的谈话欲望,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表达一些看法,如课堂上的情景、老师或同学身上值得欣赏的地方、孩子在学校的活动等等。家长在倾听时可以表示欣赏和鼓励,或稍微表现出一点点不满意,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觉得家长懂他欣赏他,并会有意识地改掉不尽满意之处。

  当然家长更主要的是自己要树立榜样,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总是看着你做,以你为学习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首先要做到,不用多说话、费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在你的影响下也就形成了好习惯。如果光说不做,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渐渐失去威信,这时花再多的时间,孩子也不会把家长的话当作一回事。

  总之,树立榜样意识,做个有心人,随机应变,自然施教,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增加计划性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两人在没孩子以前可以自由安排生活。有了孩子要增加许多负担,孩子生活需要照顾,学习需要辅导,因此只有增加计划性,科学安排家庭生活,合理分工,才能提高家庭教育效率。孩子考试不好,教育一通;孩子打架了,教育一通;或者是家长心血来潮时想给孩子“教育一番”……这样的教育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有些家长的教育计划很盲目,见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结果浪费了时间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培养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能希望通过一天两天就立竿见影,家长要有心理准备,结合孩子心理特点个性特点,争取老师的帮助,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棵树,那孩子便是这棵树上的“果”——

  给“家庭树”充足的养料

  每个家庭都是一棵树,孩子便是这棵树上的“果”。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花结什么果。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文化、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样是果,在不一样的树上结出的果,其质量会有很大差异。

  家庭树上如何才能结出一个个成熟的果,甜美的果?叶子的光合作用很重要。父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祖辈的教育,都是家庭树上不可缺少的树叶。

  每一棵“家庭树”的养料来自于根部的吸收。当今的“家庭树”过多注重物质养料的吸收,造成不少孩子营养过剩,体重超标。其实,家庭树上果子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根在文化土壤里的吸收。根是什么?根是父母对学习的态度,父母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毅力。孩子的“出生证”不等于父母的“上岗证”。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本身也是父母自身学习的过程,即使是高学历的家长也同样需要学习。

  在当前的亲子沟通中,有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亲子沟通话题单一,总是学习、成绩和名次“老三样”。其实,今天的孩子兴趣广泛,信息多元,他们多么希望父母与自己谈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从“伊拉克战争”到“朝鲜六方会谈”,可以从“2008年奥运会”到“姚明的火箭队”……为什么家长整天唠唠叨叨“三句话”?是父母本身知识储备太少,还是每天获得信息的渠道单一?在今天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中,父母在孩子面前再也不能“倚老卖老”,不仅要带头学习,而且要向孩子学习。有的家长说:“对孩子怨这怨那,不如自己带头去学习,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强,才有孩子强。”

  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致富?是,但也不全是;为了自己生活快乐?是,也不都是;为了儿女健康成长?是,也不单是……为了家庭树上结出丰硕的果实,父母要带头学习,让“树根”不断吸收知识、文化的养料,才能提高家庭生活文化的含量。

  看漫画学理财

  “五一”长假期间,一部根据同名理财教育漫画书改编而成的儿童剧《神探贝妮与威力哥哥》在兰心大戏院上演,吸引了本市近6000名小观众。财务预算、储蓄等一般被认为只属于成人世界的理财概念,通过漫画的形式和生动的表演,使小朋友们能较易理解并付诸实践。

  一些金融专家认为,金融教育不单纯是一种知识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格培养,而最好的培养期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这一活动自2005年起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少年儿童中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

<<上一页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