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办教育 >> 择校警示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社会分化从"择校"开始 教育改革期待下一个十年
来源:钱江晚报     2009-12-21 14:23:00
 

   2009年10月31日下午,教育部部长周济被免职,袁贵仁接任部长。当天新华社通稿中未按常规出现“周济另有任用”字样。短短数小时内,关于周济被免的猜测立即充斥各大论坛,以至午夜时分,新华社不得不重发通稿。

    这种猜测与其说是针对其个人,不如说是来源于民众对教育积聚已久的不满。

    相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年教育改革却进入了“滞胀”期。“世纪大扩招”带来的惊喜还未停留多久,就遭受到“就业难”的猛烈冲击。与此同时,蔓延在中小学的“择校风”愈演愈烈,基础教育学生压力不减反增,民间对教育的诟病日盛。

    在这十年里,教育成了一个“大烤箱”。

    晚上七点多,气温开始接近零度。冯一秦裹着大衣挤上了B1线,远远地瞅见车尾有个座位,真难得,他快步过去一屁股坐下来。

    作为下沙工商大学的辅导员,他每天晚上都得去学校管学生。

    辅导员是什么职位?一句话,除了教书,其他什么都干,学生宿舍管理、发展新党员、对外宣传以及整理学生档案等等。至于报酬,月薪一两千元,年薪4万元左右。

    也许这份工作对不少大学生来说算不错了,可一年前冯一秦应聘这个岗位时却引起轩然大波,因为他是一名浙大博士。

    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公开招聘12名辅导员,应聘者中突然出现了浙大的3名博士,除了冯一秦外,还有一位来自人文学院,一位来自食品学院。

    这个消息立即成为浙大BBS的头条,不少人感到“太震惊”:“他导师是谁啊,真是丢不起这张脸”;“这样的博士太失败了”;“博士生从入校的时候开始就是做更高水平的研究的,如果就这样去做辅导员,等于国家白白多花了5年时间。”

    一片质疑声中,冯一秦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的心路历程,发表在BBS上。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对他远在河南漯河农村的妈妈来说,只要儿子能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她就没意见。

    “就业难”的故事正在中国各大城市里上演,平常而又平常。只不过故事里的主角不断升级,从专科生变成本科生、硕士生一直到博士生。

    有人说,这都是扩招惹的祸。

    晚上九点多,赵清(化名)的手机突然响了,一听,又是朋友来取经,打探如何能弄到一个民办中学的入学名额。

    赵清在圈子里已经出名了。她坐在校长办公室里一个上午,把“捐资助学费”从15万元砍到10万元。

    “(办择校这事),我动手算早的!”赵清知道,“摇号”(电脑派位)这事靠运气,摇不上还得靠关系。一年前她就到处托关系弄名额,连从不往来的远房表姨的小女婿她都腆着脸摸上门去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能搞定这事的人。

    入学报名前的最后一天,她终于得到私下“通知”,办成了。她兴冲冲地去了,“可到了学校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的‘行价’是15-18万元,当初我朋友还说只要几万元就够了。”  

    怎么办?书是一定要读的。赵清使出了十二般工夫,把平时买衣服砍价那本事全用上了,一边哭穷,一边流露出对学校无限的敬仰和崇敬之意,终于把价格砍到了10万元。

    那以后,一些朋友闻风而来,“其实没什么诀窍,那天要真谈不成,15万元我也交了!”赵清周围好多朋友的孩子都选择上民办学校,但没办成的居多。一个说,他弄到了一位校长的手机,可围追堵截,愣是没能见上面;一个说,她去学校时,看到一个台州人扛着一麻袋的钱走进学校。两人同进了办公室,发现里面还坐着一个人,拼命对老师说,“这是我自愿捐资助学,与孩子读书无关!”他的脚边,放着两个大大的黑色塑料袋……

    类似的故事,每年升学季时都在各地上演。只不过多数人运气没赵清那么好,得不到“自愿捐资助学”的机会。

    套用2009年的年度词语“被”,这叫“被自愿”。

多招了三五成

    》》A

    1999年,在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的建议下,中国吹响了高等教育大扩招的号角。当年,在距离高考仅剩下10多天的时候,教育部突然宣布普通高校在年初扩招10余万的基础上再扩招33.1万人。

    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此后,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从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飙升到2009年的629万人,远超过当初汤敏3年扩一倍的建议。

    无数人在扩招的号角中冲进了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似乎一夜之间从“精英化阶段”跨进了“大众化阶段”。

    》》B

    当萧飞(化名)考大学的时候,局势已明显发生了变化。他考上的就是冯一秦现在教书的大学。

    萧飞的老家在湖州农村。十几年前的一场喜酒,让他第一次对大学有了深刻印象。

    “那天邻居家的哥哥考上大学,摆酒庆祝,我爸妈带我一起去了。”在镇上最好的饭店门口,他看见邻居阿姨穿着大红缎子的衣服站着,咧着鲜红的嘴唇一直笑。哥哥就在她旁边,走进去的人都往他手里塞红包。妈妈还特意把他拉到哥哥面前,让他向哥哥好好学习。“回家后,我妈告诉我,只要考上大学,以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2003年,萧飞的表姐考上大学了,一本,211大学!他很羡慕地看着表姐,感觉她也什么都不用愁了。家里照样摆了喜酒,酒席上,大阿姨却对表姐说,上了大学以后还要好好学习,不能放松。萧飞觉得很奇怪,不是考上大学什么都有了吗?大阿姨说,现在不一样了,听说不少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

    2006年,萧飞也考上大学了。但这一次,家里没有摆酒庆祝,只有几个近亲上门送了红包。“我们班90%的人都考上了,没什么稀奇的。”更何况萧飞考了个“三本”。等待入学的那段时间,妈妈经常在家唠叨,“现在读个大学真不划算,要好几万,还不包分配!早知道这样,早几年生你了!”

    2007年秋天以后,妈妈唠叨得更厉害了,三天两头打电话叮嘱他考这、学那。因为那一年表姐毕业了,却一直没找到如意的工作,在家一呆就是一年多。2008年冯一秦的到来让萧飞自己也变得惶恐,“博士都来做辅导员了,那我去做什么?”

    》》C

    萧飞表姐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正是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本科生毕业,突然多出的几十万大学生涌向市场,出现了中国人从未敢想象的“大学生就业难”。就在这一年,出现了一则轰动全国的新闻:“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人们怎么也不能把北大的状元才子、国家栋梁和面肥肚腆的屠夫形象联系起来。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对就业观念、教育体制等众多问题的大讨论。

    2003年之后,北大、浙大等多数211学校先后宣布停止本科生的扩招。

    2006年,教育部调整政策,开始严控扩招比例,提升教育质量。

    2009年,最后一批大扩招中诞生的大学生毕业,随之诞生了一个新名词:“被就业”。

    民间声音:

    ◎“如果说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都是由扩招引起的显然不够客观。中国教育积弊已久,只不过是急速的扩招加快凸显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在过去30年中,高考一直扮演着改变命运的‘角色’,多数人依然以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大学生,人们无法承受‘北大学生去卖猪肉’这样的结果。”

    ◎“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意味着文化权利特别是高等文化权利的下移,当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社会极少数人的特权时,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也开始从精英走向平民。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这种转变来得太快了,大家还没做好准备。”

   十年择校路

    》》A

    高校扩招的目的之一是给中小学减负,但似乎未能如愿。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竞争压力下移,择校者趋之若鹜。

    1998年,杭州市教育局为平抑初中择校,出台了民办初中“摇号”政策。从此,杭州人读初中有了两种选择:按学区升入公办初中;或者,先报名参加民办初中“摇号”,如果不中,再上学区初中学校。

    所谓“摇号”即“抓阄”,能进不能进全凭运气决定。多数杭州人都想去碰碰运气,尽管这些民办初中要收高价学费。因为这些都是杭州重高上线率最高的初中学校。每年7000多人报名“摇号”,幸运儿只有2000多人。

    摇不中的那5000人怎么办?还有一个机会,去校长手里弄一个机动名额。争取这个机动名额有两个办法:一是成绩特别优异,如拿到奥赛冠军之类——这部分很少;二是成绩过得去,关系足够硬——很多人走这条路。

    》》B

    除了初中以外,杭州的小学、高中也有类似的“机动名额”。陈再东(化名)就经历了三次择校的全过程。

    1999年,儿子上小学,他花了1.2万元把儿子弄进长寿桥小学,这是当时的名校之一,“好的初中挑学生,要看出身的。”

    2005年,儿子上初中,参加“摇号”是毫无疑问的。“前三所重高的名额多数集中在那几所民办初中里。”此前,他把儿子送到奥数班学了两年,拿了个奥数三等奖,这是名校比较青睐的经历。所幸儿子比较争气,摇进了,少交了一笔赞助费。不过一年一万的学费是不能少的。

    2008年,儿子考高中,报了重高,差几分没上。“大学保送、自主招生只在前几所重高进行,不进这些学校,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他又托关系去学校磨“借读”名额,“送”进了几万元。

    2000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2009年恰巧坐进了高一教室。他们中不少人与陈再东的儿子有相似的经历。正常情况下从小学读到高中总计不过一万多一点的费用,他们却可能要花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还不包括人情关系。

    身为知识分子,陈再东愤懑而又无奈,“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现在却成了变相的买卖关系。”“如果现在我不帮儿子参与这场角逐,以后他如何能在社会上与别人公平竞争?”“社会分化,现在已经提前从择校大战中开始了。”

    民间声音:

    ◎“应该说,这十年来,我们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能进好学校读书的人越来越多。问题的症结在于人们的需求已经从‘要上学’变为‘上好学’……”

    ◎“正是教育公平的呼声和教育极度不均衡的现实,导致眼下这样结局。下一个十年,教育部门应该考虑的是: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来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期待下一个十年

    谁都知道教育有问题,问题是怎么改?从哪里开始改?

    大学教授失望:“送进来的毛坯已经这样了,我能怎么教?只能涂脂抹粉罢了!”

    中学老师无奈:“高考指挥棒在,我们怎么改?只能给分数而已!”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新京报》曾发表评论文章说,标刻在孩子脚下的起跑线就是一根利益链,它连接急功近利的学校与商人,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官员对现代教育的错误理解。

    如果说,教育具备实行“产业化”的可能,那么它只能是一项“百年树人”的长期产业,而非房地产投资。

    无论改革多复杂,改革的方向不可动摇。

    我们必须努力做的是,为实现这样的改革,造成条件。

    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走马上任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序幕也许才刚刚开始。

    可以肯定的是,袁部长的改革路不会很平坦。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