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办教育 >> 择校警示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11岁少年择校路:从科大少年班到中大自主招生
来源:南方日报      2009-1-5 9:40:00
 

完成中大的自主招生面试后,11岁的小龚昨天已经如常地在南海中学继续自己的高三备考。如果不是因为个子小而“曝光”在中大考场(详见本报昨日头版报道),也许并没有人留意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神童”。

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将来有什么打算?如果被录取能不能跟得上18岁的哥哥姐姐?……当一连串的问题始料不及地迎面抛来时,家人及南海中学都“刻意”地把小龚保护起来,对媒体的先头部队一一婉拒,“因为他还没有参加高考,希望孩子能正常应试”,“不想外界太多干扰”。

于是,我们尊重小龚家人的决定,没有再次走近小龚身边,但就是这样一个被中大面试考官称为“有超越同龄人的老练与成熟”,并且“成才已经初露端倪”的11岁男孩,再次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天才少年”的话题上。

择校

从科大少年班到自主招生高校

据悉,小龚6岁在山西省上初中,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初中学习;后转到苏州复读一年初三,又以优异成绩从苏州中学毕业;来到广东继续高中学习,今年虽然只有11岁半,但已在南海中学读高三了。而在6岁以前,小龚的小学课程是在外公帮助下在家里完成的。

在南海中学的老师眼里,小龚是个“很勤奋,很有灵气,很有想法”的学生,理科成绩尤其突出。在去年12月份的摸底考试中,理科班600多人中小龚排名第9,数学第一、英语第七。“目前他还没有决定是否参加今年的普通高考,他的计划是报考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该校梁校长介绍说,所以希望外界不要太多打扰,让孩子及其家人自主决定。

而在前天的中大自主招生面试中,当考官问道“如果北大和中大都录取你,你会怎么选?”小龚思索良久直答“会选中大”。

记者发现,小龚的答案也反映了当前这样一个智力超常少年群体的选择态度。像去年有8岁的孩子选择西安交大,也有2名13岁少年报考北大,更有15岁孩子被保送上清华的,这样一个群体的求学视线已经不再局限于中科大的少年班,而是随着全国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步伐,开始转移寻觅一些适合自己的高校。

家长

“跨步而行”并不等于“走路不稳”

据了解,自1978年开办的中科大少年班一直是智力超常少年群体及其家长们的“目标”。尽管科大少年班30年来备受争议,但30年实践带出的数据却坚定了家长们的心:该班共招生1220人,毕业1027人,其中九成以上获得博硕士学位,约两成毕业生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有93人拥有国内外教授、副教授职称和终身教职,超过七成毕业生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

记者搜索发现,少年班究竟是促进了“神童”的成长,还是损害了“神童”的成长,是30年争论的核心。尽管外界争议依然,但一心让孩子成龙成凤的家长却乐此不疲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早发现,早培养”。“如果我发现孩子3岁就能背诵乘法口诀表,那么我肯定要让他跳级。”一位关姓家长说,这其实是最保守的做法,因为不可能让一个已有3年级知识的孩子去浪费3年时间学习原本已经懂得的东西。

“心智是外界赋予的,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我的孩子可以早熟,不管是智力上还是心理上,为什么就一定要循序渐进呢?”曾经9岁就入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先生现在已经是某知名外企的高管,而他的孩子也像是尽得其遗传,目前才5岁却已经熟背唐诗100多首,以及熟练四则运算。“就像有的人他能两级两级地上楼梯,但谁能说他就一定会跌倒,而一级一级上楼梯的人就保准不摔跤?!”

记者发现,面对“超前智力”的态度,极少家长愿意自己的“神童孩子”“泯然众人矣”,相反还想方设法地要对孩子进行特殊教育、特长教育。比如有的因为不到年龄不能上学,就在家里教导小学课程;有的就提早考初中;有的则不断参加高难度的奥赛班级,期待能被大学“特招”。

专家

“圈养”未必比“放养”好

“我也认为应该尊重人的差异性存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卢晓中教授表示,“少年班”的存在是因材施教的一个考虑结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有必要给这些智力超群的孩子一个合适的空间去培育和发展他们的专长。“但这当中有个代价的问题需要考虑”,他说,“就是会不会在这样一个单一的、特殊的班级中,反而减少了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会不会使他们全面素质的培养反而有所或缺,这是我们办少年班同时也要考虑的问题。”

这样的声音其实也持续了30年。归根到底就是,面对“天才”,我们是“圈养”好,还是“放养”好。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与卢晓中教授的观点一致,就是不同的孩子其实是可以对应不同的培养方式。他们认为,如果心理年龄并未达到其智力年龄层的,可以考虑采取特殊环境教育法;但如果心理年龄已经达到其智力年龄层的水平,则应该放在正常的环境中发展。

于是,从最初争论“少年班招生要不要高考”到现在高校逐步推广的自主招生;从争论“少年班是不是扼杀天才”到现在高校倡导个性化学习;从争论“少年班是不是只有数理化”到现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普遍认同等,围绕“少年班”的争论逐步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推动器。

另一方面,随着“天才少年”及其家长的视线从科大少年班到自主招生高校的转移,越来越多自主招生高校在设置考题时也加入了人文综合素质及心理素质测试,为的就是让有条件的孩子也能“同一屋檐下”。

卢晓中认为,智力超群的孩子一般是突出表现在某方面的专业上,家长在培养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孩子,另外学校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查这些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把人的综合素质也考虑进去,“如果他能在这样全面考虑的情况下也能‘过关’、‘被录取’,我相信他是可以‘胜读’大学这个位置的。”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