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湖北:“名校”与“民校”合作呈现新模式
|
来源:人民网 2009-8-4 11:24:00 |
|
7月23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就对口支持合作协议展开了深入交流,这是两校继7月4日签署对口支持合作协议后的又一次深入交流活动。
根据“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教育部7所在汉高校与湖北省18所省属高校分别签订了对口支持合作协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作为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院校成为了对口支持的18所院校之一。届时,“名校”与“民校”合作也呈现出了新的模式。
独立学院:“断奶”在即,优势不再
若金,作为民办高等院校的一种重要形式,独立学院依托母体重点高校的优势不再。据了解,2009年4月,教育部专门发文:独立学院要与母体脱钩,把独立学院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相对独立办学条件、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拥有独立校园、独立核算财务的“六个独立”的国有民办高校。
“学院变成民办高校,没了母体光环,颁发的学位证恐怕不如现在的有分量,到那时候,估计学院招生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一独立学院的彭同学提起学院脱离母校,表示担忧。据了解和彭同学有同样顾虑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独立学院的学位证书含金量还有待社会认可。更有人坦言“自己当初就是冲着能拿到本部学位证书来的。”
独立学院开始独立颁发文凭后,以颁发母体学位来吸引考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冲着名校牌子的生源肯定面临分流,独立学院将面临着与原来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公办专科学校在生源方面的竞争,势必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提高社会认可度,从而吸引考生和家长。
民办高校:“名”“民”合作,前进逢契机
当独立学院如今面临“断奶”问题时,科研、教学和管理水平真正成为高校实力的试金石。湖北“名校”与“民校”合作呈现出新的模式——对口支持合作,对民办高校来说,无疑遇到宝贵的发展契机。
据悉,开展对口合作之后,华中农业大学将从人才队伍建设、硕士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实现深入密切的合作。华中农业大学将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和教学科研人员至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任职,同时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也将选派青年管理人员、优秀教师(已获得博士学位)到华中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
同时,两校还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录取为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由华中农业大学注册学籍,学生在学期间实行双导师制(两校各一名导师),符合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者由华中农业大学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另外,两校还将在科研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指导建立科研团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及产学研活动、定向博士培养、组建师资队伍科研骨干力量等。
湖北省教育厅也将从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对此项工作予以引导和大力支持。部省高校合作共建,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按不同项目类型,每个项目分别给予20万至50万元的奖励;双方合作在省属高校建成一级学科硕士点或非硕士授予高校建成专业学位硕士点的,给予合作双方各100万元奖励等。
如此“名”“民”合作,推陈出新,打破了以往依托名校名气承办独立学院的模式,以新的“名”“民”合作方式,全面提升民办院校科研、教学和管理水平,值得广大民办高校学习和借鉴,也将使民办高校的发展进程向前跨越一大步。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