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办教育 >> 海外民校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新莞人子弟返乡 民校打响生源保卫战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09-1-13 9:14:00
 

  东莞全市的中小学期末考试已在昨日基本结束。学生们只待11日领取了成绩单,寒假就正式开始了。

  但这又注定是一个金融风暴下不同寻常的寒假。被称为“流动花朵”的新莞人子弟,在这次期末考试结束后,其中有一些要跟随父母回乡读书。他们大多是因为父母在东莞结束了生意或者打工生活,同时家乡实行的免费义务教育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花朵”们要离开刚刚熟悉起来的环境重新适应家乡的教育。但为此发愁的绝不仅仅是他们,以新莞人子弟为主要生源的民办学校比他们更忧心忡忡。

 

  现状:校长们严阵以待

  老师正在用给家长写信和打电话的方式,劝说他们尽可能地把孩子留下

  “要做好新莞人子女在我市就读情况的统计工作。各镇(街)宣教办要及时掌握在本辖区内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动态,在开学一周内统计出新莞人子女在我市各学校就读的流动情况,并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这是今年的寒假通知上,东莞市教育局对各民办学校的特别要求,目的在于监测金融风暴下新莞人子女生源受影响的状况。

  位于东城的岭南学校校长贺国新告诉记者,该校2000余名新莞人子弟中有明确流动意向的只有七八十人,因为其招生多面向在东莞置房的新莞人家庭,这相对稳定些。但他不确定2月份开学的时候,会不会多于这个数目。

  与岭南学校一起刚刚获得东莞市先进民办学校的东珠学校,位于东城牛山工业区,以周边工厂工人以及小生意人子女为主要生源,校长何少杰只透露去年的流动比率为10%:“今年这个比率估计要比去年明显增多。”他称该校老师正在用给家长写信和打电话的方式,劝说他们尽可能地把孩子留下。

  相比之下,记者从学生口中了解到的数字要更触目惊心。东珠学校四年级的黄同学和莫同学同为湖南衡阳人,他们班上51名学生中统计显示有回乡就读意向的是16人;东莞市寮步信义小学四年级学生兵勇桥也称他们班上40来个同学中有12人表示下学期不回来了。

  虽然数目有出入,但新莞人子女的流动率今年会增长,已经成为许多民办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情况。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在近日举行的2009年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强调应“密切监测民办学校,尤其是新莞人子弟学校的生源情况。”

  反思:民校曾井喷8年

  东城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感觉过去几年的发展有点过快了

  东莞市教育局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据该局基础教育科所提供的数据,过去的8年,外来打工者大量涌入,他们的子女受户籍限制无法就读公办学校,东莞市民办学校随之出现了井喷式发展,从2000年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目前的237所,其中还不包括民办幼儿园。

  据统计,2000年在东莞读书的外来人员子女只有8万多人,几乎全由公办学校接纳吸收。而2000年到2002年是东莞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高峰期,外来人口数量从244.84万人猛增至426.01万人,增长幅度达74%.

  在2002年召开的第一届东莞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佟星表示,要为民办教育提供宽松发展环境。自此以后,一直到2006年,东莞的民办学校以每年33所的速度增长。但按照新莞人子女每年5万人的增加量,这批学校仍不能满足学位的需求。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属于东华、光明等高收费型的“贵族性质”学校,并非普通新莞人子弟能够踏足的。

  值得留意的是,华南师大嘉玛学校、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虎门外语学校,以及面向外来子弟的岭南学校、东珠学校、东城科发小学等,都在2004年同一年“赶趟儿”开学。当年的民办教育投资热使得整个东莞民办教育资本达到100亿元,被视为对2002年政策宽松以及打工人口高峰的一种响应,因为募资以及校舍建设造成这一高峰显露的滞后性。

  “当时批得太容易了。”东城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感觉过去几年的发展有点过快了。东城科发小学以50万资金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并获得东莞市教育局的民办学校证书。如今投资民校的潮水过后,更多的校董要为可能多出来的学位担忧。

  隐忧:拿了三年的千元工资

  3年不变的1100多位学员的880元学费,支撑了40余名民办教师每月1000来块的工资

  教育部门2009年也已经明令不再扩大民校规模,主张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变,并自今年起执行民办教育的“预警、避险和退出机制”。

  东城科发小学校长马祖斌称,这样的机制确实必要。他说,仅仅在东莞主山社区一带,就林立着科发、旗峰、佳华三所学校,争抢的生源都是主山市场周边的小摊小贩的子女。而科发小学自2004年批牌建校以来,只在2006年报物价局审批,成功将原本800元的学费提到880元。这个收费至今在东莞市范围内都属于中下水平。

  就是这3年不变的1100多位学员的880元学费,支撑了40余名民办教师每月1000来块的工资。上学期全省公办教师按新政策提高待遇,但这些民办教师一直到最近两个月,才因防止人才流动提薪至1400元。同时,十几亩的校区每年租金要60万元,粮食和汽油物价前段时间的上涨,也压缩了这所学校的利润空间。“年前有20余所民办学校申请涨价,但我们也不敢轻易涨,怕因此影响生源。”马祖斌透露,该校2004年的建校投入至今未完全收回。

  教育局局长杨晓棠警告说,“民办学校预警没有民办企业预警那么简单”。旧学期刚刚结束,而民办学校保卫生源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寒流特写

  爷走不能留下娃

  11岁的曾小欢又得跟父母回湖南耒阳老家读书了。

  她二年级随父母来过东莞,三年级的时候因为父母找不到工作,回了一年老家,现在她好不容易和这里的同学亲了。在牛山综合市场摆卖服装的爸爸连着几个月喊亏本,妈妈在兴发玩具厂没有加班,每天工作8小时只能拿东莞最低工资770元。父母说他们走了,孩子总不能留在这里。她只得安慰自己:“反正习惯了。”

  曾小欢的成绩总能保持在80分上下,曾父说女儿的环境整天换来换去,对她也不抱太大的期望。他觉得东莞这边的民办教师有时候管教不够尽责,而且流动性大。小欢班上一个学期就换了一个语文老师和一个英语老师,都是跳槽或者考上公办教师了。

  曾父反过来想想民办教师也是一千五六的工资,跟打工的差不多,就不多苛求了。但他还是对学费感觉有点不公平:“本地人有钱读书不用交钱,外地打工的反而要交一千多块钱的学费。真不值啊。”

  同是湖南老乡的刘莫和则拍胸膛说:“同样的钱,我宁愿放在东莞也不放在家里。洞口县的老师还比不上这里的民办老师。”他说儿子在家里读了两年学前班,来到这里作业完不成就被老师留下来完成,学习成绩倒是提高了。

  广东高州的小姑娘邓榕却很怕东莞学校里的英语科目,因为初中毕业的父母也不懂如何辅导她。现在家里的杂货店也挂上了“转让”的牌子,邓父却还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去:“附近工厂倒了,来买粮油的工人也少了。也许到惠州,也许到汕头,找找有什么新生意做吧。”如果真的如邓父所说,邓榕在下一个学校仍然不能享受全国去年刚刚普及的免费义务教育,将会成为另一个地方的又一朵“流动的花朵”。

  抗寒舆论

  教育界“梁山伯”的八大建议

  近日,一位名为“东莞老黄”的网友在其新浪博客上,贴出一篇名为《如何看东莞民办学校过冬》的网文,论述东莞民办教育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求存和发展,立刻被网友们捧为“东莞教育界的梁山伯”。

  他认为,民办学校在此形势下通过涨价自救,只会将此压力转嫁到负担本来就沉重的家长身上,但减薪、裁员的方式也未必可取。就此,他提出几个建议,摘录如下:

  1、政府能否对民办学校提供政策性融资方便;

  2、对优秀的民办教育,给予表彰性奖励。

  3、成立东莞市民办教育协会。

  4、政府要重视民办非企业在金融危机当中遇到的困难。

  5、完善东莞民办学校、办学主体退出机制。

  6、东莞需要教育界民办学校的人大代表。

  7、给予税收上更大的优惠。

  8、成立企业避险专项资金。

  抗寒3招

  教育局力挺新莞人子弟教育

  在2008年12月31日结束的2009年东莞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东莞市教育局对新莞人教育问题祭出一套组合拳:

  1、200万元重奖20所招收新莞人子弟为主的先进民办学校,推行《东莞市民办学校奖励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试行)》

  2、《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即将出台

  3、2008年斥资7.27亿元支持新莞人子弟教育,并安置12.4万多学生在公校就读。预计明年斥资27.9亿来解决新莞人子弟义务教育问题。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