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至7日,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大学校长论坛在贵阳召开。外交部长杨洁篪、教育部长周济和贵州省长为交流周活动发来了贺信,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会议并做大会讲话。教育部国际司、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家汉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科文全委会、教育部学生体联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交流周的活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42所高校,国立新加坡大学、越南国家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等东盟国家29所大学以及东盟秘书处和东盟大学网络等相关单位共200多人参加会议。张林逸副校长代表我校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的重点是落实是2008年第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大学校长论坛《贵阳声明》的共识,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大学之间在人才培养、学生和学术交流、语言教学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我国计划到2020年,将来华留学生数量将从当前的20万人达到50万人。郝平在讲话中,强调了中国与东盟各国高校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对推进该项工作提出六点建议,并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做好来华留学生工作,增加接受留学生的数量,提高留学生的教育质量,特别是要借本次交流周的机会,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务实性合作,努力达成实质性合作。
与会代表围绕国际化课程建设和国际化教师培养;从语言培训向专业化合作转型,形成可持续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吸引来华留学生,提升留学生水平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校与与会的东盟国家各大学进行了接触,与其中涉及农学、生物、工程和环境相关的印度尼西亚University Gadjah Mada、国立越南大学(河内)、国立老挝大学等达成进一步交流和合作的意向。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董仁杰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