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成长顾问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上海高校关注如何为青年教师“突围”、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9-8-17 11:33:00
 
 一所高校信息专业一位名教授领衔的863课题最近结题了,她要求学校变通,不把这个成果只算到她头上,要加上项目组其他8位青年教师。但是学校人事处和科技处的负责人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一个变通之计,因为按规定,课题成果只能算在领衔者头上。这位教授无奈,青年教师们为这个课题投入了大量精力,而且按照常识,许多课题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青年教师,是大学校园里承担着教学和科研重任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成长与高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何给青年教师更多的支持、更大的成长空间,正成为沪上不少高校共同关注的课题。
  
  “青椒”背负重重压力
  
  “对于‘青椒’(青年教师)来说,写文章第一重要,其中技巧千百种,虽然我已经发表了30多篇文章,觉得有用的基本为零;教学第二重要,因为要面对老教授们不停的挑剔,还有一群学生也在不停评价,总是压力重重;第三是人际交往,没有不停的交流和合作,横向课题根本不可能有,这可是直接影响收入指数的……”在不少高校BBS的青年教师交流板块上,几乎都能找到这篇《青椒生存指南》,其中列出的“青椒”关注事项123,生动讲述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和困惑。
  
  复旦大学一名2003年留校的博士告诉记者,按照学校的规定,他现在已经顺利晋升副教授了,但要晋升到教授,就不是熬年头的事了。现在评教授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有论文、有课题,必须带学生,“任何一件事都含糊不得,每年的教学要接受学生评价,得分太低,系里不仅会停了我的课,还得安排老教授给我补课,课时费少拿倒还是小事,关键是晋升职称时要算每年的课时数,停上一年课,肯定影响晋升。”生科院的一名青年教授也说:“现在职称晋升越来越难,副教授晋升到教授,除了考核教学指标,科研上还必须与目前排名前30%的教授的水平相当——可是副教授在竞争科研项目时很难,没有有分量的科研项目,发论文也会受影响。”
  
  另一所高校电子工程专业的一位教授透露,高校教师的收入一般分科研与教学两部分,大批青年教师在报研究项目时排不上队,拿到项目的机会很少,而教授、博导们,尤其是担任了行政职务的院长、处长、校长们,动辄就能拿到几个甚至十几个科研项目。一个课题,“大老板”之下还有“二老板”、“三老板”,轮到青年教师,就是打工的份了。“做科研的老师,拿到项目和经费—出成果—再拿—再出成果,这是良性循环。可很多青年教师没有足够的启动资源,如果得不到支持,就出不了什么成果,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压力之下,一些青年教师搞科研容易急功近利。”
  
  扶持计划帮助“突围”
  
  “如果不在科研和教学上支持青年教师,他们就可能用凑论文发表数量之类‘打扮’自己,而不注重学术能力的提升,或者把功夫花在学校外,想方设法‘混钱’,长此以往,这对高校发展自然不利。”上海交通大学一位负责人这样说。据一份调查显示,青年教师的月收入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而他们既是家庭经济的支撑,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多种压力。不少高校为此纷纷出台措施帮助“青椒”们“突围”。
  
  复旦大学专门为文科青年教师设立了“金苗工程”,近年来的投资基本上是每年翻一番,学校成立了评委会,凡通过评审的课题都拨款资助;理工类专业则各有支持方式:如微电子学院的青年教师只要入职,学院就确定最低收入每年7万元,不足部分由学院补贴,青年教师提出科研课题,学院会优先给他们经费支持;物理系的青年教师可以领衔争取重大课题项目,甚至教授会参与副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提供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了“晨星计划”,青年教师可向学校申请5万到10万元不等的课题经费,最高可达30万。为鼓励“青椒”们在教学方面更多投入,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烛光计划”。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也都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推出了校内的资助计划。
  
  光给资助恐怕不够
  
  “尽管已经有了不少支持青年人的措施,但在科研上,还应该给他们更多、更大的支持。”这是不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的建议。
  
  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参璇教授说,我已经建议了好多次,我们争取来的科研课题应该也算作青年教师的课题,不能只算某个人的,但眼下对此没有合适的规定。她说,且不说青年教师在课题中的贡献,“客观地说,他们比我们更需要被认定是这些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这事关他们的成长。”她还指出,由于来自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的经费不能用于任何人员开支,所以参与课题的青年教师即使牺牲自己的其他课题,也不能得到任何补贴。
  
  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现在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独立科研的机会,往往被挂靠到老先生或者名教授的团队中,放弃个人兴趣乃至特长去帮别人工作以换取自己的资历,这实在是无奈的选择。虽然现在不少高校为青年教师设立了科研“种子基金”,但只有资金支持不够,还要有支持政策和“软环境”建设。对初出茅庐的“青椒”而言,软环境尤其是团队组建和配套条件的重要性,往往大于资金。
  
  “尽管学校现在已经出台了很多支持青年人的措施,但是应该给青年更多科研上的支持”,这是不少教授们在接受采访时的建议。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