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火力发电产生的废热收集起来进行二次发电,将校园宿舍用过的废水收集起来净化处理用于冲厕……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上,大学生们竞相比赛“抠门”。大学生们无尽的创意、开放的思维正在为节能减排的推广和节约型社会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象牙塔中正走出节能减排的一支生力军。
创意连连 比赛“抠门”
竞赛展示会场上,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推出的“基于液压传动的‘零能耗’路禁系统”受到众人的关注。现在大多数停车场关闭和放行的路禁系统都是电动的,大学生们则用太阳能和液压传动代替电能,实现“零能耗”,而蓄电池也能保证其在阴雨天气使用。
中国矿业大学的参赛队员则忙着叮叮当当“造房子”,他们的参赛作品就是安装了很多立体小凹镜的房子。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凹镜的角度考虑了冬夏太阳高度角和所处的纬度,冬季通过立体凹镜吸热,夏季则把热量反射出去,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河海大学的“宿舍废水冲厕所”可以说是最“抠门”的创意,将宿舍用过的废水收集起来净化处理用于冲厕。据介绍,“抠门”大有可为,如果河海大学的宿舍全用该系统,—年可节水14万吨,节约水费39万元。
第二届大赛的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上届,来自包括西藏、新疆在内的25个省市区159所高校提交有效作品共1620项,是上届数量的3倍。经过形式审查和专家初审,来自65所高校的111项作品入围决赛,内容涵盖能源生产、日常生活节水节电小发明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节能创新永无止境
来自江苏大学的刘俊萍特别激动,她和同学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特等奖殊荣。据了解,他们设计的“低能耗变量喷洒喷灌机组研制及节能供水研究”,实验室数据表明,在不增加喷灌用水量的前提下,全国平均每年节省2.55亿立方米灌溉用水,按每年喷灌机组需求以5%的速度增加,每年可以为国家带来1800万元的经济效益和0.27~0.45万kW的能量效益。
为了这次比赛,大家努力准备了达9个月之久,但是对创新发明感兴趣的他们乐在其中。“大赛为热爱创新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看到所学真正有所用,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刘俊萍说,“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这次获奖激励我们继续努力,能为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奉献力量,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任康凯则表示,这次比赛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 、覆盖广,而选手们推出的作品都是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看到大学生们的各种创癔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竞赛委员会主任岑可法教授激动的说,“只想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们,棒!”
抛“学生”之“砖”,引“民众”之“玉”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始终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代表董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应担负起节能减排的重任,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坚持节约,不断创新,引领社会风气,使社会享受到高新技术成果带来的便利,才能在更广范围带动全民的节约行动。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表示,这次竞赛为大学生关注节能减排、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是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种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更是我们构建节约社会所追求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授还对大学生们提出了两点期望:不要骄傲,继续前进,为我国在能源节约方面赶超先进国家做出努力;要学会自主创新,独立研究,真真正正地发展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节能减排创新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代表陈帆表示,节能减排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加快节能和环保科技创新,让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