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浅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来源:深圳侨报 2009-8-6 11:16:00 |
|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施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究竟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行民主管理。 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教育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偏重于师道尊严,尤其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没有平等可言的,老师对学生严厉的态度,只会被看成是对学生的爱。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只有接受的份,没有权利替自己辩护。在这样一种气氛下,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对抗心理也是在所难免的。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生已经不再认同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了。因此,面对学生,我们决不能再板着面孔去训斥学生。我们老师必须牢记,要想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并对学生实行民主的管理。 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助推器。美国心理学家利比特与怀特研究发现,对学生采取民主领导的方式,师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关系是轻松、愉快、和谐的。我们选择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重视班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二、尊重、信任、赏识学生,夯实和谐基础。 人格平等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内在依据。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设身处地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坦诚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善于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我们尊重学生就得面向全体,就得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培养学生的长处。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合唱、舞蹈、文学、科技、体育、书法、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竞赛,如校园(班级)歌手比赛、科技艺术节、故事会、演讲辩论会、体育节、书法美术摄影展等,培养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家校互动,增强合力,共建和谐桥梁。 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也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处理好坏与否,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是否能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家长充分合作;是否能与家长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合作式”关系,势必会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老师应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对待家长,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共同探讨、研究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加强家校双方的交流沟通,增强教育的合力,为师生关系的和谐架设起牢固的桥梁。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