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师生情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藏汉师生的家园 民族团结的纽带
来源:文汇报     2008-12-18 11:00:00
 

 

 

 

 

 

 

 

       

    
    
爱国:家园的重要支柱
    
    藏汉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在一个校园里,建设一个共有的校园是共康中学十年不懈的追求。要把学校建设成藏汉师生共同的家,爱国是重要的支柱。
    
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崇尚统一”是这个文化价值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最深厚的战略资源,学校认识到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和灿烂之处,学生首先要学习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基于爱国主义的“文化认同”是共康这个民族大家庭的梁。
    
    学校构建以“国家意识”教育为重点、以“文化认同”教育为突破口、以“学校文化——民族文化——祖国经典文化”为主线的民族精神教育框架,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的教育。在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中,着力培养藏汉学生首先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进而学习和欣赏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相互了解和相互吸纳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民族、爱祖国”。
    
    学校在浩瀚的历史文化中,搜寻了格萨尔王、松赞干布、文天祥、吉鸿昌等一批历史人物的事迹,开展了“我是一个中国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利用黑板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学习英雄模范精神的活动。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征文比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了解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的奋斗史,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激发了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在青藏铁路修建和开通期间,学生开展了“比家乡过去,看今天巨变”的系列活动,他们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意识,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激发了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在班级的各种活动中,学生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感知祖国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健康的新一代,进一步了解了祖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强化了“我是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弘扬了为国争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课堂教学:品味民族文化
    
    学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学科教学,学生了解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大作用。从对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史料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和谐共处的历史篇章,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并为西藏人民带去了大唐文明的事迹感染了全体学生;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对西藏的支持以及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的史料中,学生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对各民族英雄人物的景仰中,认识到团结与和谐正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人格与民族气节。
    
    在周一早晨的文化大讲堂中,我们从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搜集了短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勤奋学习类的、珍惜时间类的、爱国主义类的、生活感悟类的。然后按照原文、译文、背景、思考题的格式成文,比如《岳阳楼记》、《少年中国说》、《陶侃惜阴》、《行路难》等文章片断和诗歌。学生们认真学习、颂读中华民族的名家名篇,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感悟,在朗朗读书声里,大家收获着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民族文化的熏陶和道德伦理的教育,对母语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实际上也就是一种自发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对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了师生的文化内涵。学校以活动类课程为载体,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学校共开设了舞蹈、摄影、中国象棋、陶艺等19门活动类课程,每一个学生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活动,并利用寒暑假以考章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寒假,学校专门设计了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活动。龙舟竞赛、篝火晚会等活动不仅让大家玩得高兴,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锻炼了大家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师生、生生间的关系更是在活动中得到了优化。
    
传统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开展“弘扬先烈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宋庆龄同志陵园是学校开展悼念活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04年,藏族学生在肃穆的宋庆龄塑像前种下一片来自雪域高原的格桑花,寓意为“思想永远昂扬,灵魂永不跪倒,步伐永远坚定”;代表藏汉学子将汲取革命先烈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感人事迹。
    
亲情:家园的温暖气息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因为家是亲情所在。
    
    共康中学的每一位人员——教师、藏汉学生都在共同营造着家的温暖,共享着家的亲情。
    
“上海也有我的家”
    
    藏族孩子十岁刚过就远离家乡、告别父母,对家的眷恋常常萦绕在他们心间。关心他们,给他们一个家的安全与温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根据藏族学生年龄以及经历的不同,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以层层递进、系列化的分年级教育专题构建感恩教育的活动体系,以“上海也有我的家”为活动主线,为队员体验感悟创设活动空间,为队员履行责任搭建操作平台。预备年级:体验伙伴友情,感朋友互助之义,促使队员履行团结互助,关爱集体的责任。初一年级:体验师生恩情,感老师教养之爱,促使队员履行勤学好问,尊师重教的责任。初二年级:体验父母亲情,感长辈养育之情,促使队员履行孝敬父母,回报家庭的责任。初三年级:体会党的深情,感国家培育之恩,促使队员履行建设家乡,奉献祖国的责任。2005年4月12日,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区内进行了展示,受到了领导与专家的好评。
    
    藏汉学生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花朵,要彼此认知各民族的文化,才能形成彼此在心灵上互助和依赖的情感。因此在“手拉手联谊活动”,学生们追寻民族文化足迹,开展了藏汉师生互相了解对方的家乡风土人情;学习几句上海话和藏语;过好重要节日;说出家乡旅游景点和丰富特产;传承家乡人民淳朴热情、勤劳勇敢的精神等活动。在藏汉学生互相认识藏历年和春节的风俗习惯中,学校通过讲座介绍各民族的风俗知识,学生通过游戏等方式,设置互相认知的情境与前奏,在互相拜年中深化认识;在中秋佳节和五月端午,藏汉同学共同探寻佳节的来历;
    
    在藏汉队员“手足情深跳跳步”的文体活动中,汉族同学告诉藏族好友许多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藏族同学向汉族好友介绍了西藏的发展变化,互相加深了了解;在互通一封信、互赠一张贺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互相倾诉心声,真比亲人还要亲。上海学生还会把自己的朋友请回家,共同感受家的温暖。
    
喊了声“阿妈啦”
    
    200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扎西脚扭伤了。班主任唐老师马上就带她上医院诊疗,回家已经是11点多了。突然,电话铃声响起。话机另一端传来了扎西的声音:老师,我的脚是不是不会好了,医生不肯告诉我实情?我想回家,我想妈妈。小扎西哭了。唐老师在安慰了孩子以后,冒着剌骨的寒风来到了学校宿舍。唐老师拿起了热毛巾敷着扎西红肿的脚。看着扎西慢慢睡着,唐老师揪着的心,也渐渐松了下来。然而,她没有走,作为母亲她怕孩子半夜醒来的紧张。
    
    天亮了,扎西醒来,看见老师还在用毛巾为自己敷脚伤,一下子抱住了唐老师,喊了声:阿妈啦……
    
    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与藏族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结对,主动关心藏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广大教职员工也经常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去寝室送关爱,节假日带孩子们去书城、博物馆、公园等场所。在与彭浦新村社区携手开展“上海也有我的家”联谊活动中,藏族小朋友多了一个上海爸爸上海妈妈,社区居民多了一个来自高原的“格桑花”。藏族队员会利用双休日来到居委会手把手地教居民跳藏族舞蹈,传递来自高原的文化气息。而他们的上海爸爸妈妈也会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上海的发展变化;或把他们领回家里,共享家的温馨。同学们与社区的“文华”敬老院结成对子,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讲故事,表演节目,让老人们在晚年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安老师流下了热泪
    
    家庭的温暖总是互相的。教师的付出同样也会得到回报。2006年暑假,初二(4)班的安老师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要他赶紧去学校,说班级有点事,当他忐忑不安赶到学校,推开教室门时,教室里响起了生日歌,班长送上了一大束鲜花,蛋糕上的蜡烛闪动着鲜艳的火苗,掌声、歌声中孩子们吵着、闹着让安老师吹蜡烛许心愿……安老师面对着这一切,平时的滔滔不绝没有了,他顺着孩子们的意愿,慢慢闭上了双眼,泪水流了下来。
    
    这就是共康的家,她温暖、她让每一位共康人感动。
    
发展:家园的生机活力
    
    幸福的家,每天发生着幸福的故事。最大的幸福是在这个家里每一位成员都在成长。发展,让家充满着活力。
    
基础:跨越汉语关,提高藏语能力
    
    为了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构建了立体化、多元素、全方位的整体教育格局。课内,教师努力教,学生认真学,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学业进步的新起点,跨越了汉语关,提高了藏语能力,涉过了数学的河滩,越过了一个冰川,藏汉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进步。
    
    2008年9月9日下午5点钟,语文胡老师收到了几条让他最开心的短信:
    
    “老师节日快乐!我现在在北京中国人民政法大学学习法律,因为我的中文很好,所以,老师们都很喜欢我,我要谢谢共康的老师们。”
    
    “共康的老师培养我朗诵,使我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一流,这是作为一个律师所必要的基本技能。”
    
    “你们在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我在北京的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了。”
    
    这是格珍同学的短信。胡老师在暮色中分明看到了来校时生性腼腆,胆子较小,为人憨厚,刚来校时常常不敢在上课时发言的小女孩。此时,胡老师又想起了另一个在北京就读的汉族女孩,她叫杨慧敏,家境贫寒,学习缺乏自信,在胡老师的教育下,她开始自信,开始懂事,终于成了共康中学的骄傲——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大学。
    
特色:腰旗橄榄球队的气势
    
    十年来共康中学的教学始终在稳定中发展,西藏内地班的学生的学业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的前列。
    
    发展是全面的。学校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管乐队、合唱队、陶艺、摄影、信息技术、腰旗橄榄球队、足球队等社团和活动课程的作用,使藏汉学生的才华、个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上海卢湾体育场,排山倒海的充气棒和校旗似乎要将看台压垮,带着藏族激情和血性的呐喊声气势如虹,一同见证了全国第一支藏族腰旗橄榄球队决赛的情景。“共康中学勇夺NFL腰旗橄榄球上海区冠军”,则第一时间出现在网易网、新华网、中新上海网、文新传媒网等新闻栏中。第二天,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转播了这场决赛。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共康中学的腰旗则时常在《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等报纸上飞扬。CCTV.5和北京的媒体上也能见到“黝黑的皮肤、卷曲的头发”,《上海日报》海外版则在2005年6月8日有一整版专题报道,共康的腰旗飘远了。
    
韵律:舞蹈队的风采
    
    校舞蹈队更是上海的一支明星队伍。几年来,一届又一届的舞蹈队学生参演市区各级活动达六十多次。如  “上海市人民迎澳门回归”、“闸北茶文化节开幕式”、“上海市教师节主题活动”等大规模的演出,获得了各界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蒋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的各类舞蹈比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1年市“330七彩大舞台”艺术单项比赛舞蹈二等奖;2003年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舞蹈银奖;2004年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舞蹈金奖等荣誉。
    
    2002年10月25日学校舞蹈队出现在了上海市艺术节颁奖仪式上,登上了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优美的舞姿、灿烂的笑容、整齐的动作,赢得全场长时间的掌声。
    
    “从‘上海也有我的家’到‘上海就是我的家’,这是共康中学10年办学历程的真实写照。在这段不凡的历史中,学校夯实了学生“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都是我们的家”的思想与国家意识,懂得了为祖国而学习、为民族而努力的道理。这就是办学10年最大的收获”,现任校长徐剑宏如是说。
    
【相关链接】  学校概貌
    
    上海市共康中学,创建于1998年,坐落于闸北区彭浦新村西北,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寄宿制民族中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地西藏班(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要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综合楼、宿舍楼等。作为闸北绿色学校,校园内绿草如茵,四季花开。具有浓烈民族气息的藏文校牌、大型浮雕、民族墙等尽显藏汉民族团结和谐的文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具备一流水准,教室内也全部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配置了现代技术信息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艺术教育乐园和空调宿舍等。
    
    共康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地西藏班(校)之一。目前在校藏汉学生789名,其中575名藏族学生来自于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等七个地区。学校在职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74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91.7%。
    
办学特色
    
    学校西藏班两易其址而弦歌不断、薪火相传,盖源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训。学校秉持全面育人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坚定的民族团结维护者、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学校育人的总目标。
    
    学校有步骤分阶段地落实了“加强德育,聚焦教学,创办学校特色,促进内涵发展”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一支专业成长和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民族团结、全面和谐发展的初中毕业生。
    
    学校办学特色与成效渐次呈现:形成了促进每一个藏汉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课程内容,总结提炼了“低起点、缓坡度、密台阶、勤反馈”的“十二字”教学策略;形成了反映藏汉合校特色、体现藏汉团结教育的“上海也有我的家”主题活动系列。
    
寄语  爱在共康
    
    校长徐剑宏
    
    共康十年,一曲爱的颂歌。这样的爱,是24小时问寒问暖;这样的爱,是365天朝夕相处。一幅幅心灵守望画卷,一曲曲和谐奏鸣之歌,奉献凝就共康人的教育理想,爱心浇灌藏汉学子的纯朴心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是共识;彰显特色、和谐共进是信念。
    
    回首往昔,为了每一个藏汉学生的发展,为了藏汉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共康十年,砥砺十年,硕果累累,声誉日隆。
    
    师爱绵延、勤勉依旧、梦想如新。“行百里者半九十”,以此与每一位共康师生共勉。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