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再穷不能穷教育 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详述
|
来源:中国信息化杂志 2006-4-14 18:23:00 |
|
陕西省的职业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走在了全国前列,将本省现有的、优秀的资源做成课件发布到网上,使全省的职业教育机构都能够获得共享的资源。
二是以陕西省教育系统网络通讯平台为依托建立全省教育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这个网络多媒体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未来系统将融合可视电话、IP语音电话、数字监控等。该项工程一期主要是以省教育厅为中心,各市、区教育局、51所省属高校和21所民办院校为分会场,在每个会场建一个远程视频会议室,搭建一个基于网络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三是根据教育部去年下发的《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实施纲要》精神,着手建设省教育厅电子公文流传系统,从而摆脱传统公文的流传模式。
由于我国现阶段东、西部经济差异和城乡差异依然比较明显,因此反映到教育领域,东、西部教育和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严重。
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的地区发展明显不平衡,中部地区发展快,陕南、陕北相对落后;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缓慢。去年,陕西省教育厅为配合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组织相关专家对全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全省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一次全面、详实的调研。这是陕西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最全面的一次调研,涉及每一所高校、每一个地级市的教育局。调研最后显示,陕西省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上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设备配置,都是比较先进和高端的。因此,陕西省“数字鸿沟”问题的瓶颈主要在城乡中小学教育的差异上,也就是基础教育的差异上。
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实施项目倾斜,加快改造一批农村薄弱学校。继续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年内覆盖全省80%县区的目标。在项目市县广泛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全力推进应用工作。这是陕西省2006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迄今为止,主要针对贫困县及县以下中小学校的“国家义务教育工程”和“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对解决陕西省城乡教育“数字鸿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记者听说,人们来到一个贫困的乡村里,首先看到的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的校舍,感受最深的是村里人对教育的支持。
针对教育薄弱的地区,陕西省出台了有关的政策和文件,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贫困地区任教,向这些地区输送人才,并进行师资力量的培训。陕西省教育厅2006年工作要点之一就是,以城镇教师支援农村薄弱学校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城镇中小学对口支教工作。 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师资培训工作。
总之,陕西省教育信息化采取分步实施、分阶段进行的方针,正在形成以“高教”带动“基教”,以“经济发达地区(关中一带)”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带动“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局面。 |
<<上一页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