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恩江镇一户人家先后走出两名大学生 因家境贫寒已无力供读
学生档案:
郭超平,男,生于1986年,家住永丰县恩江镇郭家村,毕业于永丰二中,今年高考以理科575分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
郭超平的爷爷奶奶都双目失明,爷爷前些年去世,奶奶今年73岁。
1991年,哥哥郭超勇8岁、郭超平5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一家4口全靠母亲种田维持生计。
2002年,郭超平的哥哥郭超勇以610分的好成绩考取北京交通大学,至今还欠下2万多元学费。为筹集郭超平的学费,哥哥郭超勇暑假在北京打工,郭超平和母亲在永丰县城做小工,但微薄的收入远不能支付巨额学费。
A、 勤学苦读,孤儿寡母院走出两个重点大学大学生
永丰县恩江镇郭家村中间的一间破旧不堪的土砖平房,就是郭超平的家。7月22日,在郭超平一贫如洗的家,郭超平的母亲习九英告诉记者,郭超平的爷爷奶奶都双目失明,爷爷前些年去世,奶奶今年73岁,年老体弱。1991年10月,郭超平的父亲在一次农田劳动中,不幸农药中毒身亡。那时小超平才5岁,哥哥超勇才8岁,从此一家4口人相依为命,全靠她种几亩田维持生计。
由于家贫,母亲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小超平9岁时还在家里放牛、干杂活。有一天,看着别的孩子都去上学,小超平哭着对母亲说要去上学。母亲告诉他:“你哥读书的钱都是借的。”“那我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行吗?”这时,习九英已是泣不成声:“好孩子,妈妈再苦,也要送你上学”。
兄弟俩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双双勤学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高考,哥哥郭超勇以610分的好成绩考取北京交通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今年高考,郭超平又不负众望,以总分575分,全校理科第5名的好成绩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
孤儿寡母家庭里走出了两个重点大学大学生,一时在乡村传为佳话。
B、 面对学费,母子3人选择了打工挣钱
郭超平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后,习九英又喜又忧,喜的是15年的苦没有白吃,两个儿子都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可以告慰他九泉之下的父亲;忧的是大儿子读大学已欠下了2万多元债务,如今小儿子又要读大学,巨额学费从何而来?为了多挣一点学费,哥哥郭超勇决定暑假留在北京打工,郭超平和母亲则在县城一建筑工地做小工,挑砖、拌水泥、担浆……。为节省每一分钱,母子俩每天自带干粮和家里的井水到工地,拼命挣钱筹学费。
采访结束时,习九英希望能得到本报开展的助学活动的帮助,使她儿子郭超平能顺利进大学读书。郭超平表示,他将感谢社会的帮助,学有所成时一定会加倍努力回报社会。(郭华元、记者罗宁毅 /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