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感动八方好心人 众多读者向李丽等伸援手
本报讯 记者钟兴旺、实习生章良林报道:本报昨日推出贫困学子李丽坎坷求学的报道,让众多读者流下同情泪,许多读者向她伸出援助之手。
在南昌做生意的山东济南何洪武先生,看了李丽的报道后异常感动,打算资助李丽500元;南昌县莲塘某公司的石先生,准备通过“爱心账号”资助李丽1000元;南昌市的刘女士准备资助李丽大学四年学费和一半生活费; 樟树市的吕平平将择时带着自己的3个孩子到李丽家去学习,并将资助其800元;南昌市徐女士、钱女士等,都希望通过请李丽当家教的形式资助她……
此外,本报“爱心账号”昨日还收到如下捐助:南昌市李女士向贫困学子钱自清捐助200元,她儿子跟钱自清高中同班;南昌市魏先生捐赠300元。
另外一笔500元的捐款汇款人匿名。
本报助学行动得到了全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昨日,赣县文明委办公室主任陈燕,特别向本报推荐了6名特别贫困、成绩优异的学子。
馒头充饥在县城求学
7月22日,抚州市临川区云山镇韩家村的韩朋照旧起了个早,端个板凳到客厅里和爸妈讨论如何筹集学费的事情,因为一会儿功夫爸妈就要下地干上一整天的农活了,韩朋有些焦急,究竟自己的学费会不会有着落?对于今年高考分数高达66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韩朋来说,欣喜过后面对的是再现实不过的问题,那就是上大学每年上万元的费用从何而来?
现况:家徒四壁
昨日上午,记者颠簸了十多里山路来到韩朋的家里,“家徒四壁”是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因为用这四个字来形容韩朋的家是再恰当不过了,只见空荡荡的房子连基本的粉刷都没有,一幅鲜红的对联贴在斑驳的墙壁上,客厅和两个房间加起来所有的家具就是一张桌子、两张床和几条板凳。而在韩朋的房间,记者留意到连个书桌也没有,有的只是一张简陋的床和堆放在一条木板上的书。问及在家里怎么学习,韩朋腼腆地说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渡过,在家里学习时搬条长凳在床边就可以对付了。此外,一个普通的电饭煲就是韩朋家中唯一的家用电器了,这也是韩朋母亲为了有时给韩朋炖点肉补充点营养而特意买的。
回忆:一路走过的艰辛
说起自己的求学路,韩朋有些沉默了。因为韩朋还有个哥哥,成绩也不错,但是家中的经济条件负担不起,哥哥初中毕业便缀学出外打工了。即使是这样,全家人仅靠3亩田来维持生活也是十分的艰辛,韩朋从初中就开始到县城里求学,曾经有过一天只吃6个馒头的经历,因为韩朋知道,全家每年6000元的总收入全部都用在了供自己读书上。
韩朋的母亲告诉记者,在韩朋读高一那年,他父亲帮人干活把两只脚都摔伤了,当时医治了好几千块钱,那时韩朋连开学的几百块学费都拿不出来,只好向班主任说明情况,暂缓一下,等家中提前将养的猪卖了,才总算把学费交清了。而韩朋父亲的两条伤腿由于没能得到全面的治疗,至今都不能干重活。
韩朋则是靠着每天五块钱的伙食费完成了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的学业,平时为了省下回家的来回十块钱的车费,韩朋每个学期只回两次家。
忧虑:能顺利读完清华吗?
考上清华大学是韩朋一直以来的愿望,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韩朋就读的临川一中有个政策,那就是为每个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学生颁发一万元的奖学金。为了争取到这个能解燃眉之急的奖学金,韩朋知道自己没有了退路,因为奖学金至少能让自己先踏进大学校门。7月17日上午,韩朋到学校拿到了清华大学的通知书,也拿到了学校颁发的一万元奖学金,但是韩朋心里清楚,他将面临着的还有三年的学费,自己能否顺利读完清华大学,债台高筑的家里不能做任何保证。
韩朋因此每天早上和父母亲商量,是否还有其它的办法。虽然父母亲的态度很坚决,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完书,但今年刚满18岁的韩朋心里仍然为之担心,他说:“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到学校后,能够勤工俭学赚点钱,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多做几份家教。”
记者离开时,韩朋一只手倚在门上向记者告别,在记者眼前久久挥散不去的是韩朋清澈的眼神中流露出与之年龄不符的忧虑,以及对大学的渴望。(文记者舒晓燕)
面对病魔 他抗争到底
学生档案:李志伟,男,1986年2月12日生,家住东乡县占圩镇荫岭村荫岭组。右眼失明,三年前身患绝症,他以常人难以完成的毅力一面与病魔抗争,一面刻苦学习,今年高考终于以502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之前其母因患肝硬化欠下巨债,李志伟也因治病欠下10万元债务。
祸不单行 母病愈儿子患上绝症
2001年11月,就读于东乡一中的李志伟同学在上体育课时,突然觉得右下肢隐隐胀痛,开始还以为是肌肉扭伤,后去了县城几家医院医治,仍不见疗效。当时,父母对李志伟出现的病症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李志伟的右腿部疼痛难忍时,家人才感到事态严重,带他到南昌一家医院检查,诊断结果让家人立刻沉浸在极大的痛苦中。李志伟患的是右股骨肉瘤,属于恶性肿瘤,医院建议尽快进行右腿高位截肢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
小小年纪将失去右腿,这无疑是十分残忍的事。而在此之前,李志伟的母亲因患肝硬化动手术,巨额医疗费早已使得他家负债几万元,没想到母亲还在死亡线上挣扎时,病魔再次“串门”,这对他那个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11月,李志伟来到上海同济医院治疗,准备接受“移骨保肢”手术,但接踵而至的是20万元手术费和化疗费用让一家人束手无措。为了不让儿子再添身体上的残疾,家人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为了挽救李志伟的生命,姐姐把积攒多年准备买房子的钱拿了出来;27岁尚未成家的哥哥也把婚事一推再推,并瞒着家人到医院卖血;父母常常整天空着肚子四处筹款。不到一个月时间,李志伟46的母亲头了。
毅力超常 病榻上完成新课自学
在医院,志伟承受着来自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痛苦,但他依然竭尽全力同病魔斗争,这是一个比一般同龄人更懂得珍惜生活的少年,他的坚强来自信念:早日康复,回到校园。2002年1月5日,医院为志伟做了右股骨肿瘤切除手术,并在内骨装上不透钢假骨。命是保住了,但医生建议,还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定期化疗和长期医治。李志伟结束了长达8个小时的移骨手术,手术顺利成功,父母、医生都为李志伟的坚强而默默流下感动的泪水。手术后两个月,李志伟的右小腿肌肉严重萎缩,为了早日下地行走,他每天做弯腿练习,给腿部施加压力,迫使膝关节弯曲,每次练习产生的疼痛让志伟大汗淋漓。
在医院,一向勤奋好学的李志伟躺在病床上也不忘记看书。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坚持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加紧自学,课程一点也没落下。
在经过一年的休学后,2002年9月,李志伟重新回到校园,而这时,李志伟由于手术不久,必须像出生不久的小孩那样重新学走路。医院建议李志伟再休学两年,才能读书。可是在东乡一中校园里,人们天天能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少年艰难地挪动脚步,付出比常人数倍的精力学习。而且,每个月志伟都要耽搁十天左右的时间去南昌化疗,每次化疗之后,头发掉光不说,人也痛苦得难以支撑,就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志伟还是加倍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高考中,他终于以502分得成绩被天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
“绝症少年”成长经历令人动容
从初中起,李志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一个很全面的优秀学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的成长经历出现很多坎,三岁时的一场高烧导致右眼视力几乎为零,中考前又大病了一场。但他酷爱读书,小学升初中他的成绩时全乡第一。尽管中考前因病耽搁了复习,但凭着扎实的基础,他还是考入了重点高中。读初中时,家里只有志伟和卧病在床的母亲。除了上课,志伟还要每天做饭,照顾母亲,还要割猪草等。如今,志伟录取大学得愿望实现了,我们希望,逆境中崛起的志伟最终能如愿以偿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文记者徐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