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据新华网9月10日消息,天津出现了收费低廉、办学条件差的“地下小学”。由于这些学校平均每天只收取一元钱学费,被称为“一元钱学校”。因为不被官方认可,所以就受到了“非法办学”的指责。面对“一元钱学校”的尴尬,谁错了呢?
“一元钱学校”、“非法办学”不是官方的错。既然要办学,就要有个学校的样子,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有学校应有的环境。而“一元钱学校”很难具备这些条件。校舍与垃圾堆为邻,教学用具不齐,桌椅陈旧简单,教师不足,这是学校吗?
“一元钱学校”、“非法办学”也不是学校的错。公办学校资源有限,而“一元钱学校”为家庭贫困的孩子提供机会,让民工子女读得起书,谁又能说学校在做错事?
“一元钱学校”、“非法办学”更不是学生的错。民工子女到“一元钱学校”里来,教学条件差了点,教学质量低了点,但总比辍学在家好。这样的选择,怎么能说是孩子的错呢?
近年来,到城市就业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随着这些孩子的不断长大而逐渐显露出来。农村够不到,城市难接纳,已成为社会转型期里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的一个并发症。
几百元的“教育补偿费”成了农村孩子到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门槛,城乡分隔、区域封闭的户籍制度严重制约了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一元钱学校”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是对公办教育有益的补充,何错之有?
“一元钱学校”面临的尴尬,暴露了教育管理体制里一些僵化的政策观念。既然我们找不出“一元钱学校”的错,就应该给其一个堂堂正正的名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