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把“地大物博”请出课本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北京)     2005-9-30 10:31:00
 

“中小学教材一说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我看早就该改成‘地大物不博’。”上海市政协委员、教授级高工沈思日前呼吁,应该尽早把“地大物博”论请出中小学课本,以触目惊心的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数据取而代之,让孩子更冷静、客观地面对中国的资源问题。

沈思的这一建议,出于对人们节约意识淡薄的担忧。9月23日,她对记者说:“我早上起来听广播,说在上海,每天的餐厨垃圾就将近1200吨。北京平均每天约产生1600吨的剩菜剩饭。不仅仅北京、上海,在全国这种浪费现象都存在。”沈思认为,中国人有一个不好的陋习——讲排场、讲面子,节约的意识并不够。

在“水荒”、“电荒”频发的今天,生活中各种浪费行为仍大量存在。例如,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了20%;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抽干6个北海;至于长明灯、长流水等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在资源瓶颈日益凸显的今天,这样的画面显得那样触目惊心。

由于觉得节约、环保“事不关己”等原因,即使是简单的垃圾分类,在大多数地方都很难做成功。沈思感叹:“日本爱知博览会现场,分类垃圾桶多达9类,摆放成一排,方便回收利用。一个牛奶盒,用完后日本人会自觉冲洗干净折叠好,再放进分类垃圾桶。现在,不是我们经济没发展到这程度,而是人们的意识不够,人们都不愿意做这种‘小事’。”

更令人担忧的是,追求奢侈消费正在一些城市中成为时尚,盲目攀比,举债消费,一些人手机的更新频率超过一年一部,非理性、非绿色的消费行为,使资源消耗量与电子垃圾废弃量大幅增加。一些大城市中青年人支出远比收入高,消费信贷急剧膨胀,一大批现代“负翁”和“月光族”(每月收入全部花光)正在形成。

“我们一直强调‘地大物博’,但实际上我们是资源、尤其是人均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是从小开始接受教育,长大以后再强化节约意识就很困难。要从小告诉他们,我们人类可用的资源已经很有限了,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强盛,必须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口粮食做起。”沈思强调说。

■相关链接  
  • 把“地大物博”请出课本
  • 太原假军校校长翻供
  • 占卜:为何在校园如此流行
  • 对少女作家成为未婚妈妈的成长反思
  • 巧立名目 四六级考试两年乱收费1.4亿元
  • 清华申请退学博士王垠特别声明:我不再接受任何采访
  • 我国研制出智能仿生康复训练机械手
  • 上海建成太阳能示范办公楼和民用住宅
  • 明年空军招飞启动开始报名 十余种对象不宜报名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