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谁还记得重阳节 功利化教育葬送了传统文化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7-4-13 11:57:00
 

         近日,成都市某幼儿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孩子能说出“圣诞节”,只有10%知道“中秋节”,几乎没有人能说出“重阳节”和“端午节”。教育界人士忧心,我们的下一代正生活在一个与他们身边民间文化隔离的世界里。(《新京报》4月12日)

        只有10%的孩子知道“中秋节”,几乎没有人能说出“重阳节”和“端午节”,有人可能会为此痛心疾首,惊恐不安,怎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在我看来一点也不稀奇,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居然还有10%的孩子知道“中秋节”?真是太新鲜了!

事实上,不知“端午”等传统文化者,何止是幼儿园的孩子?要我说,成人也好不到那里去!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功利化的教育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一个过程,应该是一种综合的教育过程,培养文明,杰出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孩子在上学前基本是一张纯真的白纸,学校的教育无疑是其上面的精彩描绘,因此,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也是长久不变,一辈子的。

而反观我国现今的教育,不禁令人痛心不已,传统文化的地位远远不如英语重要。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中国的孩子们就开始接受英文教育,以至于每年的PETS1级和PETS2级考试,众多中小学生成为了主角,不禁令人担忧。由于英文倍受重视,承载传统文化精髓的国学教育便遭遇了空前的冷遇,成为一颗无人理睬的“路边小草”,中小学不受重视,而到了大学则更为令人心酸,英文是越来越重要,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拿到学位证的标准,语文则干脆成了必逃的“选修课”。学好了英语能找个好工作,而整日沉醉在四书五经能干什么呢,能管吃饭吗?

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万事总有个度,否则,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葬送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链接  
  • 教育时评:学生炒股,或是一条不归路
  • 应试教育害孩子也害了老师
  • 新西兰教育家:中国学生要用全球化眼光思考问题
  • 现代远程教育的“钱”途在哪里?
  • 学校组织春游必须报告审批
  • 福建:严禁中职招生向学校或教师送“介绍费”
  • 审计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胡曼莉丽江孤儿学校起风波
  • 麦积区石佛中心学校黄景明:如何对待“小烟民”
  • 安阳一中外国语学校勒令8名学生退学遭质疑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