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 成考 >> 复习指导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考前冲刺——《大学语文(专)》(节选)(7)
来源:华夏大地自考网     2006-4-21 20:17:00
 

第三部分(9自然段),以自学成才成功的例子,文史只是推动理科专业研究的典型例子,归纳出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基础的论点。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归纳论证方法。包括理论上的归纳与实例上的归纳。
2.修辞方法主要是设问。
3.掌握20世纪自学成才的典范是郭沫若,鲁迅。
4.掌握自然科学家运用文史知识研究自然科学的例子是竺可桢。
5.掌握《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

《咬文嚼字》
[作家作品]
朱光潜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本文是文艺专论。
[主旨]
对于文学写作和阅读,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从修改一句台词的具体实例出发,引出“炼字”的话题。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为“咬文嚼字”一词翻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分两个层次:
第1层(3—4自然段)。说明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引用李广射虎的例子说明斟酌文字实际是在调正思想与感情;引用推敲的例子,说明更改了文字就是更改了思想感情。
第2层(5—6自然段)。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文学是艰苦的事”。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主要运用归纳法。其特点是:先说结论,再举例子,属于例证法。
2.修辞方法。
多用比喻法。如“联想起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用人走路比喻用滥字,说明“套板反应”的道理。
3.重点掌握的观点。
(1)李广射虎、推敲、《屈原》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
(2)善于运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
(3)掌握“字被人用得太滥”的例子。
(4)作者认为“推”好,还是“敲”好?
(5)作者认为郭沫若更改“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如何?
[重点段落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四题。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变化莫测。”
1.论点: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直持中心论点的理论论据之一。
3.修辞方法是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明有如日常生活经验一样浅显。
■相关链接  
  • 考前冲刺——《大学语文(专)》(节选)(8)
  • 考前冲刺——《大学语文(专)》(节选)(9)
  • 考前冲刺——《大学语文(专)》(节选)(10)
  • 考前冲刺——《大学语文(专)》(节选)(11)
  • 成人高考专升本50天365分速成经验谈
  • 成人高考:高效学习的几个秘诀
  • 成人高考应该怎样进行英语复习
  • 如何安排成人高考复习计划最有效
  • 查漏补缺--成考生考前一月谈复习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