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考前冲刺——《大学语文(专)》(节选)(8)
|
来源:华夏大地自考网 2006-4-21 20:17:00 |
|
《散文创作谈》 [作家作品] 秦牧 著名散文家。 [主旨] 写好散文必须在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三方面提高作者的素养。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作本文的原因。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散文的界限与特征。 第三部分(6—10自然段)。论述我国散文深厚历史传统、现实需要。 第四部分(11—21自然段)。全文的中心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写好散文。 第五部分(22自然段)。结束语。 [学习要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论证方法。 (1)类比法:用线,珍珠,巧手三者类比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三者对写好散文的重要性;用笋尖、笋身、菜心、菜梗来比喻散文选材的重要性; (2)对比法:“就像登上一个高原之后,不能再攀上一个山峰似的……”“如果文字别别扭扭,结结巴巴,或者装腔作势,人家读来,就像米饭里夹着许多沙子似的……” (3)归纳法:“我国是一个散文传统异常深厚的国家”,就是举了庄周,李斯,贾宜等等大量事实后归纳的结论。 (4)演绎法:“在一个散文传统如此深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在着着推进的国家,散文的创作风气自然应该是十分蓬勃才好。” 2.掌握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 暗喻:“文学的河流”“思想的天平”“思想的线”“生活的珍珠”“文艺竞技场”。 排比:“我们的笔墨,有时应该像……有时像……有时像……” 3.重点掌握的观点 思想 线。核心 生活知识 珍珠 表现手段(主要是文字水平) 巧手 文学的四道河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尼泊尔的谚语“无论怎样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烤饼的锅。”:一个人的创作才能都要受到他的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的限制。 [重点段落分析] 教材58页,第二段。 “节骨眼上的细致加工……必须特别强烈和细腻。” 1, 本段中心论点:节骨眼上的加工十分重要; 2, 论证方法是比较法。 3, “不能再攀上一个山峰似的”“都像缓缓的泥河似的”:用的是对比法; “有些画家”“有些刺绣艺人”:用的是类比法。 4, 开头与结尾联系紧密,首尾照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