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石家庄市区东部,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暨全省人才交流会正在举行,数万名求职者激烈竞争万余工作岗位;同一时间,市区西部,石家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近四千名求职者面显焦急……春节后,个人求职和单位用工进入高峰期,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纷纷拥入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近日,记者探访已挂牌运行两月有余的石家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
用工求职进入高峰
3月2日,星期五。省城东部,卓达国际会展中心北广场,2007年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暨全省人才交流会正在此举行,数万名求职者激烈竞争着万余工作岗位;同一时间,省城西部,槐安西路,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辅楼一楼的142个招聘台位座无虚席,近四千名求职者面显焦急,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自2月25日至3月1日,共有465家招聘单位前来招人,提供了1万余个工作岗位。这个数字比往年用工高峰期高出许多,这个高峰期将一直持续到5月底。”服务中心石家庄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副主任、高级职业指导师乔泉涌告诉记者。
据他说,从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3月1日,职介中心接待用工单位1933个,提供就业岗位40942个。因为用工单位多,从春节后开始,用工单位需要排队等候摊位。
3月2日,记者在服务中心辅楼一楼市职介中心的交流洽谈区看到,大厅内人头攒动,所有的台位前都挤满了求职者,40余台触摸式信息查询器更是“不得空闲”,求职者查询信息还要排队等候。王女士说:“我学的是市场营销,年前,我辞掉了工作,想换个环境,就到这儿来查询一下信息。”
求职者中还有一些“骑驴找驴”型的,就是现在仍工作着,但对工作不甚满意,想在用工市场找到更好的工作;另外一些求职者则是去年毕业和今年即将毕业的大中专生,他们不再单纯地“看中哪家单位就主动到该单位投简历”,而是走到用工市场,到市场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记者在现场碰到了今年即将毕业的求职者吴强,他说:“以前,每逢择业期,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多是拿着简历四处到各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自荐,这种情况碰壁较多,不是人家不招人,就是我们专业不适合人家,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现在我们到职介中心来,相对来说,就有一定主动权,喜欢哪个单位的哪个岗位,就和人家谈。”
记者现场还发现有农民工在求职,他们大都是趁春节后来城市的,认为找工作赶早儿能有个好岗位。
据职介中心工作人员说,自2月25日以来,前来找工作的求职者人流量每天不下四千人,随着2007届大中专毕业生择业高峰期的到来,这个数字还有可能被刷新。
大学生求职者占四成
据介绍,前来招聘的用工单位以民营企业居多,另外有少部分外地企业。记者在该服务中心辅楼一楼看到,西墙上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着当天的进场招聘单位总数、各工种的总需求数,该工种的平均工资等。在各工种的需求数量上,部门经理、企业行政人员、财会、文秘和打字人员等岗位居多。
乔泉涌说:“从前来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求职者的比例来看,大学生占四成,农民工占三成,下岗失业者占一成,跳槽者占一成。”据他说,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相差不大,传统上,大学生还是以到人才市场求职为主,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在改变,劳动力市场去年还在裕华东路办公时,大学生求职者已经占到三分之一,今年就上升到了四成。“这说明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界限正日益模糊,不论在哪儿,找到一份工作才是最终目标。”
大中专毕业生求职者的增多,引起诸多关注。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日前正在该服务中心,对大学生群体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打算以石家庄为样本进行课题研究。
“农民工的求职比例不是很大,这里面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其一,他们求职较盲目,适合他们的岗位较少,最终能够签订合同者大都是有一技之长的,那些没有技术者则很难找到工作;其二,省会的几个‘马路市场’对他们很有吸引力,用人单位招人条件要求低,农民工较容易找到工作。如果农民工进城前,学到诸如机械操作和电脑操作等一技之长,求职会更容易一些。”乔泉涌分析说。
他还提醒,其他的诸如失业和跳槽者求职,首先应注重平时多“充电”,求职时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职介方式更加人性化
记者在辅楼一楼的招聘现场看到,每个招聘台位上方都有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屏上显示着当日用工单位的企业名称,招聘职位和月工资等,各种信息一应俱全。而40台电脑触摸式查询机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主楼三楼的“一站式”服务区的劳动合同备案、用工鉴证等窗口,许多企业工作人员正忙碌着。河北轻工业发展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为员工办理用工鉴证,她坦言这种便捷服务带来许多好处。
石家庄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占用了服务中心主楼的一、二、三层和辅楼的一、二层,较之以前在裕华路上的旧的职介中心,这里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这里,现代化和便捷感是最大的感受,新增的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式查询机有效地化解了拥挤的求职人群。仅一楼的大厅里就可以容纳5000名求职者。
据介绍,职介中心设有3块显示屏和40台电脑触摸式查询机,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进行政策查询、用工(求职)信息查询、培训信息查询等。信息处理与发布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与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就业服务机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职介中心设有6个职业指导室,提供“一对一”个人指导服务,劳动事务“一站式”服务区提供劳动人事事务代理、用工备案、劳动合同鉴证、就业培训咨询等服务。洽谈面试室为一些热门企业和有商业秘密的企业提供相应招聘环境,另外还设有8个高级人才洽谈室。
打开www.job36524.cn网站,各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信息尽览眼底。据了解,这是职介中心网络招聘的主要形式,每日职介中心将现场招聘信息和网络数据进行更新,保证最新的信息及时上传至网络。
“即将开始的素质测评服务也将为求职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提供更多帮助。”乔泉涌说,“一切变化都是希望职业介绍的方式更人性化。”
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联网”
3月2日8时50分,在服务中心一楼的大厅里,电子显示屏前的座椅上已经坐满了人,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屏幕,注视着每一条用工信息。而在大厅南侧的服务台前,一块“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的牌子十分显眼,一位年轻人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着什么。
原来,从农村老家早早返城的小赵到这里来寻找工作,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一楼的大厅里他看到了“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的服务台,想到去年在外打工的钱还没有完全拿到手,就“顺道”前去咨询并办理了投诉登记。小赵说:“把劳动监察大队搬到劳动力市场,对我们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太方便了。我们来找工作的时候,又可以进行一些政策咨询,还可以现场投诉,省去很多跑路的时间。”前来市人才交流中心咨询的大学生杨丽也加入到了求职的人群中。本来她是到人才交流中心咨询档案存放、管理等事情的,没想到在一楼的大厅里,有那么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正在四处寻找工作的她当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以前都是到人才市场找工作,没想到这里也能提供这么多岗位,这里也是我们大学生求职的一个不错的场所。”
服务中心是一所综合性的办公大楼,与劳动力资源相关的若干单位集中在一栋楼上办公。除市职介中心外,市人才交流中心、市劳动监察大队、市境内外就业处、市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等单位也在此“安家”。
“这种资源整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使求职过程更加方便、快捷。”乔泉涌说。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并存,由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分头管理,有着鲜明的按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划分管理界限的传统痕迹,已不符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取消按身份划分人才标准的方向。此外,两个市场法规、政策不一致导致了人才流动受限制。这种打破部门分块、人员分类的传统管理体制,合并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将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合理配置。
据乔泉涌介绍,目前,用人单位在选择用人时已经不再侧重于身份,而是更重视人员的自身素质。集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于一体的华北一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心,可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和用人单位对求职用工的需求。
链接
石家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
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是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方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现代化综合性市场,是2006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40件实事之一。
服务中心于2004年12月开工,投资一个亿,占地16亩,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主楼十层,辅楼三层,同时可容纳5000名求职人员进场。其功能定位为:建成集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于一体、华北一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心,实现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项目有:引导服务、商务服务、职介网服务、职业介绍服务、职业指导服务、一站式办公服务、现场交流服务。开设了20个“一条龙”就业服务窗口和16个“一站式”办公服务窗口,集中办理用工登记、现场招聘登记、委托招聘登记、网络招聘登记、场地安排、场地管理和用工备案、劳动监察、劳务输出、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人事代理等服务。
服务中心内的职介中心建有一个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可实现网上招聘、网上求职和网上办事;设有40台电子触摸屏,可现场进行政策查询、查阅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信息、了解办事程序;12平方米电子显示屏3块,1平方米电子显示屏157块,可连续滚动显示用工信息;设置了142个现场招聘台位,为用人单位、求职者提供双向选择、双向交流场所;开设6个“一对一”职业指导室,提供能力测评、培训推荐、岗位介绍、跟踪服务。
“中心”地址:槐安西路48号,槐安路高架桥下地道桥西50米路南。
乘车路线:乘3路、15路、36路、39路、49路到南长街口站下车西行50米;乘13路、22路到槐安路口站下车沿槐安路东行8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