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省教育厅发布200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截至2005年8月31日,我省200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2.97%(其中研究生96.07%,本科生90.07%,专科生77.75%),与上年相比稳中有升。
高学历吃香
200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6.5万人,研究生就业率为96.07%,而本科生、专科(高职)就业率分别为90.07%、77.75%。数据表明,研究生就业率高出本科毕业生6个百分点,而本科生则比专科生的就业率高出12个百分点,学历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标尺”,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率越高。
就业困难学生不到1%
就业率中最令人惊喜的变化,全省真正存在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还不到1%。据数据显示,2005届毕业生申请暂缓就业的32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2%,登记待就业的人数为107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0.06%。两项相加,全省真正存在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不到1%。
数据还显示,未登记待就业的2005届毕业生达27679人,占总人数的16.77%。据悉,在往年的统计中,不少学生未就业的原因是出国深造或待家升学,并不存在真正困难。实际上,这部分学生有就业能力,只是没有就业意向,因此往往歪曲了真实数据的反映。湖南大学招生就业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绝大部分未登记待就业学生都已考研。
冷专业就业不冷
四年前,湖南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由于专业面相对狭窄,考生报考这个专业的第一志愿率竟然为零,最后全部靠调剂生源才完成招生任务。四年后,这个“冷门”专业和该院另外三个同样“冷”的地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全部100%实现就业。而该校历来志愿率都不高的历史系和哲学系,就业率也是连年位居全校前列,几乎100%就业,毕业生大多进入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等行业。
据分析,冷门专业就业趋热,一方面是学生人数较少,就业相对容易,另外,也反映出冷门热门专业受就业市场和毕业生供求关系影响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
就业率不等同就业质量
为什么同一所学校里本科就业率会低于专科就业率?为什么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反而不及冷门专业?对此,昨日,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就业率是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反映,不能完全反映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在国外,就业质量主要是针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薪酬水平进行统计,比较能反映就业的层次。因而,就业率并非反映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和高校办学水平的惟一指标。因此,我们应客观、理性看待就业率,不同地域、不同科类,不宜将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作简单比较。
由于往往名校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认可,有相当一批名校学生期望值很高,并不轻易就业,结果造成就业人数下降。其实他们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旦这部分学生“成交”,他们往往流向高薪酬的工作岗位,说明他们的就业质量很高。有的学生甚至挂起了“暂缓就业”的“免战牌”。(彭博 卿永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