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和“小眼镜”越来越多,学生的健康情况令人担忧,青少年体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奥林匹克教育能否对改善青少年体质起到积极作用?笔者对北京市育才学校高中部体育教师葛金生进行了专访。
问:育才中学作为第一批奥林匹克示范校挂牌至今已有一年,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是否发生了改变?
答:奥林匹克运动不仅带来了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也为青少年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载体。重视体育是我校的优良传统,现在学校体育课是以全天候公开课的方式进行,学生锻炼意识有所增强。当然,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努力。
问: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日常教学安排中可以做到吗?
答:现在对于初中和高中来说,很难保证每天一小时。高中每周两节体育课,初中每周有三节。如果想单单通过每周两节课来改善青少年体质,那是不可能的。
问:那么,你觉得如何才能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
答:北京市育英中学组建发展了跆拳道、武术、排球、篮球等几十个俱乐部,每个俱乐部大概30—50人。学校把学生的兴趣与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受到教育,又锻炼了身体,这样的方式很值得推广。
问:你所在的育才中学也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如何?
答:我们有棒球、垒球和手球的传统。但这些项目的投资太大,比如棒球,一副手套最便宜都得好几百元,因此真正参与进来锻炼身体的学生并不多。不过我们也会积极引导学生,组织与这些运动项目相似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一些简单比赛,让同学们了解并推广这项运动。至少我们希望能够培养一批可以看懂棒球、垒球比赛的观众,毕竟,在奥运会上做懂行的文明观众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一部分。
问:你如何理解现实的状况与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价值?
答:事实上,由于升学的压力、重文轻体的社会环境以及家长的溺爱,导致学生运动量少。我们曾经对寒假、暑假学生的运动情况做过调查,专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很少,上网吧等玩游戏的人多。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体质下降。据了解,一些班级的肥胖率已经超过了40%,高中班的学生几乎都戴近视镜。作为奥林匹克示范校,应多开展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运动会,来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品德、心智和体质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完善自己的人生,这才是奥林匹克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
问:你想对学生们说些什么?
答:知识命运身承载,终生体育保安康。让奥运推动体育运动的高潮,达到理念与意识的改变,真正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安福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