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合格小公民》是一首供小学生传唱的校园歌曲,创作于2002年。
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布以后,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关工委)在研究工作时,提出一个如何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广大少年儿童中普及宣传的问题。经过讨论,决定创作一首主题鲜明、语言通俗、旋律优美,并贴近中小学生生活、昂扬向上、反映时代精神、格调轻松、易传唱的道德歌曲。
词作者李光天同志曾任辽宁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省委讲师团副团长、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委《理论与实践》杂志总编辑。为了搞好歌词的的创作,李光天一面认真、深入学习和领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纲要”的普通要求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一面到省文明办广泛收集省内外关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资料,特别是德育歌谣资料,以便从中获得借鉴和启发。经过一段苦心的试写,听取意见,修改,再修改,终于完成了《我要做合格小公民》这首歌歌词的创作。全文如下:
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在家庭孝敬父母,友爱亲人,节俭勤劳,自强上进,让父母亲朋为我骄傲放心。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在学校团结守纪,尊师助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让老师同学对我充分信任。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在社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遵守公德,学会奉献。让祖国人民对我满怀信心。
歌词共分3段,12句,总共只有117个字,从文字本身看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构思这样一个简单的歌词,却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思考过程。李光天同志在回顾他的创作过程时,谈了他对“三个选择”的思考。
他的第一个选择是,选择怎样的角度。道德歌曲可以有多种角度:对道德准则本身进行演绎,展现实践道德准则的决心和豪情,对道德精神的抒情歌颂等等。李光天最后的选择是“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的角度,即孩子自身要求的角度。这个角度既不是一般地演绎道德内容,也不是一般地赞美高尚,而是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准备怎样去实施道德准则,怎样去当好一个合格小公民,这个角度能够充分体现孩子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李光天同志认为,我们常常把孩子比作是花朵、未来和希望。这个比喻当然没有错,但是不能因为孩子是花朵、是未来、是希望,我们就忽略孩子是社会成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现实。中国未成年人有三亿六千七百万,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孩子。他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他们的想法、看法,甚至有他们的说法。选择孩子自己要做合格小公民这个角度,体现了对孩子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当今社会的孩子需要引导,但不需要代替;体现了需要让孩子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舞台,而不能置他们于舞台之下。
李光天的第二个选择是,孩子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应该怎样做、怎样表现,在哪些领域里表现,以怎样的角色表现,这是歌词的核心内容。李光天在创作时用他自己的说法是选择了三个领域,突出了三个角色,即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孩子是老师的学生;在社会,孩子是国家的小公民。而在家庭领域当好子女的角色,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就是孝敬父母,友爱亲人,节俭勤劳,自强上进。要强化孩子的亲情观念和自强观念,这是做人立事的基础。在学校领域当好学生的角色,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就是团结守纪,尊师助人,自主学习,健心强身。要强化孩子的师情、友情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在社会领域当好小公民的角色,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就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遵守公德,学会奉献。要强化孩子的爱国观念,诚信观念和公德意识。《我要做合格小公民》歌词的中心内容,就是按照这三个领域和三种角色设定的。
李光天创作歌词的第三个选择是,歌词在哪里落脚。即孩子表达了如何做合格小公民的意愿和志向之后,延伸怎样的希望和愿望。这里也可以有几种选择,如与建设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系起来,同实现现代化联系起来等等。李光天觉得这些选择都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但是太抽象、太原则,也与孩子的实际心情联系不紧。他把三段歌词的最后分别落在如下三句话上:“让父母亲朋为我骄傲放心”,“让老师同学对我充分信任”,“让祖国人民对我满怀信心”,这样的落脚,就把全国几亿人民的心,同天下的父母心,同党心、民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这个落脚,文字上比较平淡,而含义更深沉。
歌词写出来之后,作曲的任务交给了省关工委副主任王卓同志。请王卓同志作曲不是偶然的。王卓是一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老作曲家,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王卓时,王卓被誉为“我们党自己培养起来的年轻作曲家”。王卓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小鬼”,“文革”前后,曾担任首届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民族音乐协会主席、儿童音乐学会主席和辽宁歌舞团团长兼党委书记等重要的文艺领导职务,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创作过许多讴歌伟大时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但当时王卓同志因冠心病突发住院治疗。一天,省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崔可可把歌词送到病房给王卓,他躺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我要做合格小公民》的歌词,感到歌词反映了自己所思和自己所愿,不由产生了创作责任和激情。在病情稍好转之后,王卓同志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就在病房中进入了创作状态。他反复依据歌词提出的内容,设计和吟咏歌曲的旋律,想好一个乐句,立刻写下,再想好一个乐句,再记下来。由于住院他没带笔和谱纸,创作情绪不能间断,这些想好的乐句和修改的乐句,便全部写在了包装药品的纸盒上。
2002年6月1日晚,病房夜深宁静时,王卓把病床当桌抄清了《我要做合格小公民》歌谱。他风趣地说:“马克思还不要我,不让我去报到,我还得给小宝贝们写歌呢。”就这样,王卓同志在病榻上完成了为《我要做合格小公民》谱曲的工作。为了使歌曲真实地反映孩子们的心理和情感,他还专门邀请了七八位学校音乐教师和辅导员到他的病房座谈。把写好的《我要做合格小公民》歌曲唱给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我要做合格小公民》这首歌曲最后于2004年11月8日晨5时定稿。
今年5月18日,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评选出10首优秀儿童歌曲向“六一”儿童节特别献礼。《我要做合格小公民》排列10首歌曲第一首,荣获辽宁省首届未成年人优秀文艺作品奖、音乐类作品一等奖并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我最喜爱的新世纪优秀10首儿童歌曲”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