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关于小留学生遭遇尴尬的报道。目前很多人认为,留学生不宜太小,应当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年龄也应达到18岁,这样才好在国外应付生活和 学业。否则这些酸与苦,总会有小留学生碰到。
小留学生·英国
慎重选择监护人
徐禾是一个典型的小留学生。1997年,他才15岁就只身一人来到英国学习。现在伦敦有名的哈利佛中学学习语言。谈起这些年的留学经历,徐禾显得颇为老成。他说,刚来英国时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情况不熟,感到十分茫然。家长委托王老师每月定时给他拨生活费。有一次,小徐禾自己悄悄到取款机取钱,结果出现了透支。银行不停地给他发来一份份罚款通知,使他十分紧张,坐卧不宁。在英国有 了这种“不良记录”是很麻烦的事情。他向王老师“坦白”后,王老师出面向银行解释才化解了这一场虚惊。王老师说,孩子们刚到英国时,往往不适应新环境,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有一个小女生把房东家的水龙头打开了,却不知道如何关上,结果大水淹了两层楼。房东生气地提出要赔1000英镑,后来王老师出面协调,才取得了房东的谅解,只赔了50英镑。
监护人王老师说,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英国都能像徐禾这样顺利成长,小留学生来英国是喜忧参半的事。有的孩子在英国进步很大,变成了很聪明、很懂事的小绅士,而有的就不同了。他表示不太赞同16岁以下的孩子出来留学。他说,孩子太小,很难把握自己。小留学生中学坏的孩子不少。一些孩子整天泡在游戏机房里,有的孩子寂寞、苦闷,导致精神出现不正常,例如:有一个14岁的女孩子由于语言不通、无人安慰,苦闷之极时竟然用刀子划破自己的手臂。
王老师介绍说,许多孩子来国外很盲目,既找不到合适的监护人,也找不到合适的学校。结果,学校测试不合格,就让学生退学,孩子一时没有去处,十分恐慌。
小留学生·法国
能否上进靠自觉
1999年11月,12岁的小陈小学毕业没多久,就来到法国一所私立学校读6年级(相当于国内初中一年级)。半年过去了,法国老师对他评价是:“聪明,活泼,融入学校环境快”。问他想不想家?他说:“开始有点想,时间长了就好多了。”
他就读的法国岩石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许多名门望族的子弟都毕业于该校。这所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在初高中部全日制的300多学生中,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130多名外国学生。自1998年以来,该校已接待了约40名中国大陆不同年级的学生,有几名已毕业,正在法国继续深造。
说起这么小就出国学习的利弊,小周和几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同学认为,这对学好一门外语最有利,对自己独立性的锻炼也很有好处,还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生活阅历,尤其是可以躲开国内的升学、考试压力。缺点是这里学习气氛不浓,不像在国内,有老师和家长督促。在这里能否上进,全凭自觉。
记者就此问题同法国大路易中学校长约埃尔·瓦拉先生进行了探讨。瓦拉先生认为,学生能有机会早一点接受外国文化的熏陶、在国际化的环境中接受多种语言、文化的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将是非常重要的。但他认为还是应该先把自己的母语文化学好。
法国岩石学校负责中国学生的张女士说,如果是她的孩子,她绝不愿意把他在16岁以前送到国外,因为这个年龄段以前的学生自理能力差、文化课底子还没有打好,最重要的是中文还没完全过关。她介绍说,他们学校曾经招过一个来自中国东北的13岁孩子,他在法国呆了5个月后,觉得“哪都不对劲儿”,不得不打道回府。
小留学生·美国
诱惑太多上歧路
美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为未成年人,持F—1签证入境必须有合法的监护人。组团来的通常由经办人当监护人,而通过其他渠道将未成年子女送到美国的家长只能求亲朋好友担当监护人。由于美国生活节奏快,亲朋好友常会自顾不暇。
校园帮派暴力和吸毒是美国普通教育中面临的两大问题。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美国12岁至17岁的中小学生中,有个别的学生吸毒。1999年洛杉矶发生的两起华裔中学生吸毒案件曾震动社区。这两名学习成绩良好的华裔少女聚会中吸食了迷幻剂,在神智不清的状态下于清晨驾车回家,途中发生车祸,当场死亡。另一事件中,一名14岁的华裔初中生因携带毒品到校,被校方发现后当即被勒令回家,这名学生回家后,觉得自此无脸面对家人,遂饮弹自尽,其父母也因此失和。此外,也经常有男学生被美国房东鸡奸、小留学生加入帮派抢劫自己的监护人等消息流传,颇令社区不安。
中国小留学生在美面临的另一难题是经济问题。绝大多数只身赴美的中国小留学生依靠家庭经济支持。美国法律规定持F—1学生签证的人不能打工,国内来的小留学生也不习惯自己赚钱来减轻家庭负担。但在美国这个金钱社会里,各种诱惑太多,孩子们想追求美国的生活方式,而经济上又不能满足时,很容易走上歧途。
美国媒体曾披露,一名16岁的中国少女赴美后,逐渐对课业失去兴趣,最终沦落风尘。
洛杉矶法院去年宣判了一名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犯有企图强暴罪。刚到美国一个月,本想升大学的这名上海少年,因一念之差没进校门却入了牢门,着实也是一桩悲剧。
小留学生·澳大利亚
不懂得与人相处
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优美,社会治安较好,成为中国许多家长送子女出国留学的首选地之一。从1996年开始,陆续有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学生到澳中学留学,目前在首都堪培拉共有270人,其中80%在高中,近20%在初中,还有少量在小学就读。小小年纪就出国留学能适应吗?这些未成年学生最终能否学业有成?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人士。
迪克森高中的辅导员汤普生女士说,学校并不过多干涉学生的个人生活,只是为他们找一个合格的监护人。但是有些中国学生不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会主动去适应环境。有一位女生,总是与监护人处不好,不是嫌人家小孩吵就是嫌饭菜不合口味,半年换了3个监护人,仍不满意。
一位受朋友委托照顾其在澳留学子女的中国驻外机构人员对记者说,一年约10万元人民币的学费对家长来说是一笔不小负担。未成年的孩子出来后,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中一时难以适应,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国内家长鞭长莫及,无法给予指导,只能干着急。
声音
低龄留学经济效益差
公民个人对教育的投入,应注重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讲究“科学性”。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角度讲,将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耗时长、花费大,经济效益差。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也曾公费派遣一些年轻学生出国留学,但经过反复比较和论证,认为派遣学生年龄不宜太轻。国家花钱尚且要讲求效益,更何况家长个人?
家庭与亲情无可替代
在美国从事教育研究的毕杰夫博士不赞成把年龄还小的子女送到国外学习。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最亲切的环境,过早送孩子出国学习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会有影响,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体系也无法取代家庭的教育和亲情。他坦率地说,他自己有两个孩子,如果自己在美国,就决不会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往国外学习。他认为较好的出国时机应该在高中毕业之后,这时的孩子才有能力去处理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国内基础教育并不弱
北师大二附中林校长认为,国内基础教育的确存在某些问题,比如:个性教育相对薄弱、学生思维不活跃、创新能力缺乏等等。我国国内对自己的基础教育批评意见很多,甚至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就他与国外教育界的接触来看,国内基础教育并不弱于国外,国外教育界对中国基础教育是相当肯定的,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等方面是成功的。
承受心理压力并不易
一个留学归来的博士谈起小留学生的话题时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是最大的问题。从国内到国外,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对我们这些成人留学生来说,承受住这样的心理压力也并非易事。我在加拿大的邻居,一个中国留学生因压力过大精神几近分裂,另外还读到过两三则有关中国留学生自杀的报道。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一些家长忍心让自己十几岁的孩子只身在国外求学?
国外教育非尽善尽美
对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人们是有很多抱怨。但是,国外的中小学教育也并非尽善尽美。不少大留学生的孩子在加拿大上学,我常常听见这些留学生家长抱怨校方对学生管理不严,课程安排不紧,小孩学不到东西。所以,千万别把西方的教育想得太完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