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加强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的德育工作,仅凭几名德育教师和固定的德育课及就业指导课是不能完成我们的德育大任的,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职校学生的新特点,大德育观下的德育体系建设在各单位纷纷开展起来。实质上,大德育就是整合德育资源,畅通德育渠道,更新德育内容,构建一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
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主动接受口头的说教,养成需要载体,成效依靠自主。实际上,当前各个学校广泛开展的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融为一体、分步推进的过程。实践证明,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确保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设计尊重主体个性和发展需求,把个人对职业前途的追求与小康社会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不但使德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职业生涯设计还能为多种活动搭建平台,使德育工作能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推进。此外,学校干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
大德育体系下的教育应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具体说来:
一年级的学生对“职业”概念似懂非懂,这一阶段需要形成职业意识,培养行为规范,增强纪律法制观念,团队集体观念;二年级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健康人格、创新意识、自立意识、自立能力、耐挫折能力、社交能力的关键阶段;三年级是毕业离校前由职业学生向劳动者的转变准备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职业竞争意识强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现代质量意识很强,对岗位群发展趋势有较深了解,生涯设计较科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用工能辩证看待,有一定主见,诚信有一定信誉,自身形象良好。
学校除固定的德育课和就业指导课外,还可以将一批逐渐形成的具备相对稳定内容、独特教育功能且具有一定影响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进行梳理、改造、整合,建设成校本德育课程,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形成服务,为实现其职业理想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追求收入高又比较舒适的工作,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民族意识弱化、国防观念淡化、利益驱动强化的社会不良风气也冲击着校园,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一定困难。可以让高素质的转业军官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制定一系列政策,从言行举止、内务整理、学习状态抓起,逐步延伸到各个层面,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军人素质的合格的技能人才。通过军训的磨炼和摔打,练就学生敢于胜利的勇气;通过组织观看爱国教育影片、请专家来校作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唤起民族责任感和国防意识;通过定期举行各种竞技赛,增强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为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参与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大德育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在复杂开放的信息社会中,要让各个方面相互影响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创新理念、形式、手段和方法,并力求德育制度、管理、评价的完善,大德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