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时评:考研面试呼唤导师的良知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07-4-19 9:53:00
 
      4月18日《信息时报》报道,由于学生郭肖霞在研究生初试中以392分的高分名列本专业榜首,面试后却未被录取,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的博客上撰文质疑考研面试制度。王全杰称,通过不到两小时主观面试,不能确定高分者一定低能,假如郭肖霞的父亲有能耐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每年在考研面试之后,叹气声、哭声、质疑声、痛斥声经常随之而来。与以往不同的是,王全杰是在博客上为学生打抱不平的。问题是,一则5万多点击量、400多条评论的博文,能改变郭肖霞的命运吗?

  从制度层面说,研究生招生增加面试环节没有错。如果说初试考察的是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面试则是导师测试考生的应变等能力。既然是面试,就会以导师个人的主观评判为主。因此,哪怕面试再公正,任何一个被淘汰的考生难免感到失落,这是很正常的。

  从社会层面看,时下的研究生面试,确实不太规范。主持面试的导师,只要和某些考生存在人情、金钱关系,面试就有可能存在不公正的情况。从媒体披露的一些不良事件看,研究生面试过程中的任人唯亲现象,并不稀罕。

  研究生面试非议多多,一味责怪现行的招生制度是不够的。笔者以为,面试遭遇质疑,和某些研究生导师缺乏荣誉感有关。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假如根本不把自己的职责当回事,再好的制度,也会被扭曲得不像样子。就学术界而言,一名教师能否胜任研究生导师,在看其学术水平的同时,更要看他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郭肖霞报考的那位导师及招生单位,在面试过程中是否存在腐败现象不好说,但正如王全杰所质疑的那样,面试程序缺乏公开性,结论缺乏科学、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草率地否认一个高分考生,受到指责,不是没有道理。

  客观地说,我们的研究生招生面试,还处于“初级阶段”,考试制度需要完善,更需要招生单位和指导老师多一些良知。
■相关链接  
  • 阅读,不仅是文科的事!
  • 告别填鸭式教育 启动幼儿学习新模式
  • 潜移默化受教育
  • 公办教育已跟外资"有一腿" 重庆女职中将大变脸
  • 老教师生病没人管 教育局当场认错
  • 留学思考:美国教育是否是暴力文化?
  • 对比国际管理教育认证对我国MBA项目的启示
  • 国际三大高等管理教育认证机构详解
  • 作文教育不能替代语文教育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