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谁是“高考经济”的最终赢家?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06-6-16 10:11:00
 

  一张高考“经济时刻表”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在高考时,如临大敌,警察全面出动维持秩序;一个家庭,要全员出击,各司其职,为家中的考生保驾护航;毫不吝惜版面、时间的媒体,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家长和学生“衣食住行”,细节到打的要准备好零用钱,出门要带好手纸———我们正把高考渲染成类似“年”的东西,要求政府、社会、家庭、学生汇聚在一起,发动各种力量,才能度过类似年关的“考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1%达到了2005年的21%,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当下“高考热”依然高温不退,我们不禁要问:人才选拔的“独木桥”离“立交桥”还有多远?

  ◎ 4月教材教辅销售月,主要目标是倾销各种备考试题集、辅导集、名师名家讲座集;

  ◎ 5月至6月是营养月,主要是不遗余力地向考生和家长“灌输”营养失衡理念,让考生服用各式各样的营养品;

  ◎ 6月中下旬开始是休闲月,主攻方向是向考生推荐各式各样的旅游休闲项目;

  ◎ 7月至8月则是不折不扣的“宴请月”,名目繁多的“谢师宴”“感恩宴”都会浮出水面……

  “后高考经济”骤然升温  

    随着高考的结束,不少商家竞相瞄准高考考生,纷纷亮出优惠奇招,“后高考经济”骤然升温。

  各类商家打着“为考生服务”的旗号,推出凭成绩单、准考证可享受打折优惠等各种促销活动,从商场到饭店,从旅行社到影剧院,从医院到美容店,商家们都挤破脑袋趁着高考余温计划赚一把钱,这种如火如荼的现象有人称之为“后高考经济”。

  也有专家认为,高考对于学生来讲,仅仅是个开始,将一个非常正常的高考,炒得这样热,并非正常现象,对以学为业考生的身心成长也会有不利影响。

  考后经济之购物———

  6月12日,记者在一家商场门口看到该商场打出的促销广告:“高考学子可以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本商厦购物,除享受已有折扣和优惠以外,累计满500元,送旅行包一个,满1000元送MP3一个……”在其它一些商场,“真情价”、“学生礼包”、“优惠考生”等促销语层出不穷,高考考生们可以凭准考证或者高考录取通知书享受优惠。据商场营业员介绍,这几天来购物的多是刚刚参加完高考的考生和家长。

  考后经济之餐饮———

  高考刚一结束,部分酒店就开始推出谢师宴、感恩席、状元宴。记者从这些酒店了解到,专为高考考生准备的宴席基本上都属中等价位,价格多在千元以内。一酒家推出的系列面点“桃李天下”和素菜“满园春色”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

  各大旅行社近期接到的咨询暑期旅游线路的电话明显增多,很大一部分是高考结束的学生。一考生家长告诉记者,跟上网相比,旅游对考生来说是更加健康有益的一种放松方式,孩子不仅可以领略到各地的风光,还可以出去长长见识,身心得到放松,为此多花点钱也值得。

  考后经济之娱乐———

  在部分影院,从6月9日起便纷纷推出了针对考生的特价场,上映大片五折优惠,平时需要花费40元的《冰川时代2》,考生出示准考证,只需20元就可以观看。

  在一家健身俱乐部里,记者见到许多学生模样的顾客。俱乐部经理告诉记者,“我们做过一项调查,考生中50%以上的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肥胖,我们现在重点为高考后的考生们推出减肥项目,价格上对考生专门实行优惠价。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到俱乐部进行自助式减肥,也可以参加俱乐部举办的封闭减肥班。”

  考前:“黄金月”里上演“五重奏”

  “黄金月”项目包括保健品营养品、辅导书、电子教材、作弊工具、宾馆酒店……从5月至6月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策划得法、市场定位准确的商家,能够通过自己演绎的“五重奏”,从莘莘学子的“冲刺阶段”获得高额利润。

  这份“五重奏”清单是:

  牢牢抓住教材教辅销售,把大量的模拟题、名师名家讲座集、图文并茂的DVD,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倾销。

  保健品攻关不可忽视,必须不遗余力地向考生和家长“灌输”营养失衡理念,让考生服用各式各样的营养品、保健品。

  电子教材销售定位转向低消费群体。5月开始后,这部分学生家长肯定会省吃俭用,为孩子购买电子教材,销售额上升一倍以上的电子教材成功就在于此。

  作弊工具是不折不扣的“灰色工具”,“荧光笔”“纽扣对讲机”“微型词典”……尽管到时候99%不可能携带进入考场,但这部分产品是绝对暴利,不可以忽视。

  宾馆酒店要大打“状元房”“状元楼”品牌,给学生家长心理安慰,“三元及第”是最好的推销口号,普通房打出这个旗号,要比平时贵3倍至5倍的价格,而且有价无房……

  记者在各大书店了解到,临考前一个月,各类“押题卷”“关门卷”“考前最后一卷”等押宝试题集销量很好,考纲分析材料也很受欢迎。新华书店河南省直书店负责教辅书籍销售的姚琳说:“五一后,到书店为孩子买书的家长越来越多。有些家长往往是看到和高考沾边的材料就会搬回家,即使孩子没时间做,随便翻翻也好。尽管参考书价格相对便宜, 大多在十元上下,但家长一次掏一百来块也是常有的事,多的能达到二三百块。”2006年高考刚一结束,货架上就已赫然出现了2007年的总复习材料……

  “别看高考时间不长,但保健品、营养品、辅导书、宾馆……却能从中获得300%至1000%的高额利润。”临近高考,熟悉高考产业链的业内人士吴环邛告诉记者。

  2006年全国有约950万考生参加高考。业内人士预计,即使按照每位考生支出100多元的平均水平计算,直接产生的效益就有上十亿元。但与直接支出相比的,更需要警惕的是背后隐藏的“灰色产业链”。

  家长为何患上恐“高”症

  高考期间,一家网站一个名为“高三家长博客圈”的博客异常火热,从它成立至今两个多月内,已有超过150万人次的家长访问,一时间,高三家长博客圈已然跻身该网站人气最旺的博客圈之一。

  高考将至,孩子们厉兵秣马,压力重重,而家长承受的压力绝不亚于孩子,整天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影响复习效果;生怕自己某一方面做得不到位,影响孩子情绪……

  实质上,高三家长博客圈之所以受到热捧,是家长恐“高”症的一个折射。

  家长恐“高”症,分析起来,不无道理。多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专家熊丙奇表示,高考是家庭教育投入“阶段性成果”展示,高考的成败,事关家庭教育投入的“效益”。

  高考期间,记者采访中所问及的4位上海高三家长,他们均表示,从幼儿园到高三长达13年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至少需花费10万元,其中包括学费、培训班、兴趣班、课外阅读、课外辅导、课外实践活动等花费。在我国农村,虽然教育投入门类相对单一,但子女的教育花费,往往也成了大多家庭的头号开支。如此高的教育投入,怎能不让家长对高考不紧张?

  熊丙奇表示,过高的教育投入,让家庭和学生对教育寄予厚望;教育的精英路线,加重了学生“成就伟业”的“责任”和“意识”,劳动尊卑贵贱的划分,以及就业招聘“唯学历论”,反过来又增加家长的精英“情结”和教育的精英“风尚”……今天的家庭和学生正在一张“成功网”之中,越挣扎套得越牢。

  上海大学社会学专家胡申生教授表示,现在的考生家长,因为历史原因大都经历过动荡岁月,想读书但没好法读,为此他们把两代人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胡申生说,一些家长之所以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焦虑,主要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现代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认为,孩子的未来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命运。此外,在家长认知中存在一个误区,即把孩子的职业、将来的前途与他高考的分数和所进的学校挂钩,这也是产生压力的一大因素。

  观点:“独木桥”上赚钱应取之有道

  “高考经济”中对考生正常的营养补充和心理辅导无可厚非,但是考前吸氧、考后摆宴,还有所谓的“高考兴奋剂”,则完全是劳民伤财。对那些富有的考生家庭, 花这点钱也许算不得什么。但中国的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占绝大多数,则是不争的事实。

  每年高考时节,围绕着高考,关于“高考经济”的新闻很多。众多商家将“高考商战”打到白热化程度。从前有句话形容高考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在除了高考的千军万马,又多了“吃高考”的千军万马。“高考经济”有商机,各路商家“吃高考”也无可厚非。但是不少商家故意渲染高考压力,在学生和家长中制造紧张气氛,为其推出的产品或服务项目造势,可谓是“吃高考”吃而无道。 

■相关链接  
  • 新型校园暴力显现学校监管软肋
  • 流行欧美的以色列幼教玩具亮相京城
  • 中国最大民办教育集团崩溃
  • 适应远程开放教育 甘肃电大带动全省高等教育
  • 恩波考研英语名师周固:阅读用书如何选择
  • 评职称外语考试降10分
  • 第三届“匡威杯”校园三人篮球赛开始报名
  • 广东首场盲人高考昨顺利进行 12考生抖擞赶考
  • 央视《新闻会客厅》:曹湘凡第十二次高考(图)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