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热线 让孩子们不再挨冻》后续报道 “温暖热线”画上完美句号
晨报讯(首席记者辛敏娟 记者刘永斌李光)12月23日,由本报牵线,热心市民为大营镇中心小学捐助了10吨燃煤,让全校的师生喜出望外。 至此,本报“温暖热线”成功为北三市的5所中小学校送去温暖,画上完美句号。
虽然镇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庄河市大营镇中心小学的供暖问题,仍然令人忧心,取暖煤只解决了一部分,还有很大的缺口。日前,本报曾经对此进行过相关报道。市民的捐助全部用于为该学校买煤。
12月23日11时许,两辆拉煤的卡车,缓缓地驶进了大营镇中心小学的操场。教室的窗外,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大排铁锹和柳条筐。校长姜成良说,听说有好心人为学校送煤,教师早早地组织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工具,准备往仓库里搬煤。
卡车上的煤刚卸下,学生们就七手八脚的忙活了起来。取暖煤有了着落,师生们喜不自禁,也让为取暖煤忧心的姜成良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姜成良希望通过本报,对关心农村孩子冷暖的热心人士表达衷心的谢意。
“温暖热线”不但温暖了农村孩子,也让本报感到市民送来的温暖。看到本报的报道以后,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大爷来到本报,捐赠了5000元钱,他说这是背着家人,可想而知家人希望老人用钱增加营养或者照料身体,但老人把它送给了孩子。
一些热心的大学生也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他们希望这份爱心,能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不再挨冻。同时他们也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很多人在关注你们,很多人会帮助你们,你们只需要安心学习,希望你们怀揣着爱的火种,无忧地成长,健壮翅膀,将来飞翔,继续传播爱的火种。”
瓦房店市永昌食品批发商行的负责人在报道当天看到报纸,情绪很激动,他说不想让孩子受这样的苦,马上安排人买了30吨最好的煤,送到瓦房店第33中和一所村小。
大连北洋豆捞餐饮有限公司也买了15吨煤,送到瓦房店急需煤的大河沿小学,其负责人专程赶去,只想尽早让孩子不挨冻。
本报开通的“温暖热线”在2005年的岁尾让乡村的孩子感受到温暖,虽然他们还将在寒冷的山路上步行上学,但他们知道,前面正有温暖等着他们。
“温暖热线”在短短的几天内达到了它的效果,瓦房店和庄河市的多所农村学校得到救助,温暖已经让孩子们直接享受了,他们在这个冬天不用在冷如冰窖的教室里读书,而送去的温暖更让他们珍惜。
“温暖热线”温暖了一部分需要温暖的孩子,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偏僻山区里,还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一位捐助者说,我们的行为温暖了他们的心灵,同时也温暖了自己——让自己的善举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而那里需要的善举还要更多。
“温暖热线”让孩子们用温暖迎接2006年,这是一个温暖的开始,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热线结束,温暖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