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动物地理区划
经常有人问到“什么是古北区”这类问题,由于在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致使读到一些科普文章时往往不是太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对动物地理区划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人们对动物进行全球性的宏观研究时发现在一些不同的大的区域内会有不同的动物区系,它们各有其性质和特点,为了研究和表述上的方便生态学家们便就生物分布进行了人为的地理上的划分,动物地理区划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将整个地球表面按动物区系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的。现在通用的划分单位一般是区系、界、区、亚区、省、周边、区段等。
区系 全球划分为两个大的动物区系,它们分别是大陆动物区海洋动物区系。大陆动物区系的划分依据是根据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海洋区系则是根据距离陆地的远近。
大陆动物区系 大陆动物区系可三个基本区划。一是南陆界,这个界包括有一个区即澳新区(详见后文),本区内哺乳动物为原兽类和后兽类和极少量的真兽类。二是新陆界,这个界只包括新热带区一个区(详见后文),本界内哺乳动物为较原始的真兽类和后兽类。三是北陆界,这个界包括古热带区、东洋区、新北区和古北区(详见后文),哺乳动物几乎全是真兽类,只在与南陆界和新陆界交界的地方有极少量的后兽类。
南陆界澳新区 包括有澳大利亚、伊里安、新西兰、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和波利尼西亚群岛等,西面以华莱士线为界与北陆界的东洋区相邻。本区内的哺乳动物是各区中最古老的种类,有原兽类的单孔目动物,如针鼹、鸭嘴兽等,还有较为原始的后兽类如有袋类的动物,鸟类有很原始的几维鸟、鹤鸵和鸸鹋等,另有种类繁多的鹦鹉、极乐鸟、园丁鸟,爬行动物中有楔齿蜥,鱼类有很原始的澳洲肺鱼。
新陆界新热带区 包括墨西哥热带平原、中美、加勒比海地区和整个南美洲。本区内的哺乳动物以贫齿类如食蚁兽等最有名,另外还有一些卷尾猴类、和新大陆鸟类,另有许多有袋类哺乳动物。本区内的生物物种非常丰富,昆虫种类占世界上的一大半,还有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鱼类也非常多。这个区域内几乎看不到食虫目的哺乳动物,几乎完全没有食果蝠、长鼻目如大象、偶蹄目牛科等的分布。
北陆界古热带区 亦称埃塞俄比亚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及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本区内哺乳动物种类繁多,有许多种类的灵长目动物如猩猩等,食肉目以狮子、猎豹和鬣狗为代表,各种食草动物种类如各种羚羊也极多,标志性动物还有非洲象、长颈鹿、河马、斑马和鹭鹰,昆虫种类相当多。本区内没有熊、鹿和野生牛科种类的分布。鸟类繁多。从脊椎动物的情况来看,与本界内的东洋区较接近。
北陆界东洋区 亦称“印度─马来西亚区”,几乎全部是亚洲的热带地区,包括东南亚少量的亚热带区,我国的中南南部、华南和西南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在内。本区内的物种极为丰富,特别是脊椎的种类冠全球物有动物有亚洲象、一些种类的灵长目动物如猩猩、长臂猿、眼镜猴、鼯猴、多种鹿、牛科、猫熊类、熊科和虎等,鸟类种类、鱼类和昆虫种类也极为丰富。该区内有许多世界著名的珍禽异兽。
北陆界新北区 包括墨西哥高原以北的整个北美洲和格陵兰岛。本区内有相当多的动物与本界古北区(详见后文)相同,这间接证实了东北亚和阿拉斯加曾有大陆桥的存在。特有动物为浣熊、臭鼬和少量的有袋类。
北陆界古北区 包括整个欧洲、北非、撒哈拉沙漠以北除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外的整个亚洲,从面积范围来看,是各个区中最大的,但从物种方面来看,不及古热带区和东洋区丰富。本区内特有动物为多种鹿科动物、牛科动物、多种马、东北虎、多种啮齿类和食肉目动物,鸟类非常丰富,雉科占全世界绝大多数。本区内没有象、狐猴和果蝠的分布。也有将本区与本界中新北区全称为“全北区”的。
海洋动物区系 这是从距离大陆远近来划分的一个动物区系。一般可分为:一、沿海带,包括六个区,分别为印度─波利尼西亚区、热带大西洋区、北极区、北温带区、南温带区和南极区;二、远海带,包括四个区,分别是北极区、大西洋区、印度─太平洋区和南极区;三、深海带,这实际上是根据海水的深浅划分出的一个带,它包括印度─太平洋区、大西洋区和北极区三个区。海洋动物区系的动物均为海洋生物,鸟类一般都划到大陆动物区系中。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横跨两个大区的国家之一,她的北面是北陆界古北区,南面是北陆界东洋区。在几个为数不多的这样的国家中,我国的物种种类是最多的,同时也是世界上单个国家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