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高考写作指导——说理要把握分寸
|
来源:『上海教育博客』 作者: 普陀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室 瞿志军 2006-4-14 13:56:00 |
|
单元训练要求:懂得说理要注意把握分寸,要注意对所作分析判断的性质、程度及其他相关条件作必要的限定。 把握分寸,就是对事物的性质、程度、关系及其他相关条件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在说理中,要注意把握分寸,一概的肯定或否定,都会破坏议论的逻辑性,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漏洞百出。不仅不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反而会留下破绽,遭到批驳。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目,"要重视小事"。许多同学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大谈小事的重要性,揭示小事中蕴藏的深刻哲理,认为"凡小事都必须重视"。殊不知事有大小,理有轻重,重视小事,是重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小中见大的事情;对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则没有重视的必要?quot;要重视小事"和"凡小事必须重视"并不是同样的意思,这些同学将两者等同起来,就是没有把握好说理的分寸。 要把握好说理的分寸,首先应对逻辑知识有一些了解。议论文的论证过程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要素。对概念要准确解释,对判断要正确运用,对推理要合理演绎。离开了这些,我们在论证的过程中就会犯各种逻辑错误。上面举的这一个例子,就是犯了"转移论点"的逻辑错误,论点失了分寸,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要把握好说理的分寸,要注意在论证过程中进行辨证分析。事物是复杂的,我们认识分析事物以及事物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化。例?quot;失败,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作文题目就是一个需要辨证分析的典型例子。在例文一中,作者将失败看成成功的前提,过多地强调失败对于成功的意义,虽然无可厚非,但总觉得有失偏颇。而例文二则从"懦夫弱者"和"壮夫强者"这两个角度来谈失败的意义,得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对强者而言"的结论,作者的分寸把握得很好,说理令人信服。 要把握好说理的分寸,还要注意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不断发展的。有的观点,适用于某一方面,担未必适用于另一方面;有的问题,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放诸四海而皆准或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如果在论证过程中离开特定的时代和环境空谈道理,这就是有失分寸。1998年上海的高中会考试题是"节俭是一种美德"。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再把节俭定义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形态,那就脱离了时代的特点,写出的文章也就必然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可言,更不用说以理服人了。 要把握好说理的分寸,正确地区分不同性质的事物也是重要的一环。有时候,为了使说理更加形象,我们常常会把一些类似的人或事放在一起比较。例如在课文《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作者用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来揭露批判承└刹坎欢岸烊兆拥牟涣枷窒蟆5捏某涫暇怪皇且桓霰扔鳎虼耍恼略谧詈蟛钩渌"我们共产党人和南郭先生当然不能相提并论",这就明确区分了共产党人和南郭先生之间的性质区别,使前面的比喻形象而不失分寸。 说理把握分寸,只有这样,我们的论证才能周密深刻,无懈可击。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