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资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松江新浜田山歌——源自稻田的民间曲艺
来源:     2007-6-14 12:05:00
 
     “青浦田山歌和我们同出一脉,却没有我们那样的长篇叙事诗,但青浦已经申报了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今年我们也要培养年轻一代学习田山歌,来抢救这项文化遗产。”新浜图书馆的郁耀峰说。

  源自稻田的民间曲艺
  据新浜镇81岁的歌手岳啸回忆,解放前,新浜一带会唱田山歌的人很多。当时只种一季稻,形式也跟现在不一样,是双腿跪田干活,气集于胸,这样很容易发出声音来。于是,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唱歌,马上就会有不少人跟着唱下去,那时侯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平时吃完晚饭就从家里拉条长凳集合起来唱歌。
  “种泖田,真正苦,要爬三江四条河,水淋带滴生活做。”岳老伯随即哼了一段,虽然年纪大了,中气不足,依稀可辨当年田山歌清歌妙音,如行云流水的绵绵余韵。
  解放后,人们因忙于弯腰耕种,于是唱田山歌的人慢慢变少了,而在年轻一代的记忆中,印象全无。
  古时新浜属吴地。据了解,清初已初具田山歌之乡的规模。解放以前,地主及大户人家田多,忙不过来,往往雇佣帮工、短工、长工二三十人耘稻,这时候长工们就自发组织起山歌班传唱山歌、抒发心中的愿望,打发疲劳,增加乐趣。田山歌逐渐发展起来,村村庄庄有山歌班,由一人带头,称为头唱,后面十几人与之呼应一起唱,人人都有角色。歌手们唱的田山歌无论词和曲,都具有相当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
  关于田山歌,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村民汤琴仙(88岁)的祖父汤进山,一次带山歌班到邻村耘稻,因前年儿子耘头通稻(第一次)时唱错了一句山歌,将《庄大姐》中“摇一橹过一浜,两岸杨树压猛猛”错唱成了“两岸杨树能勿兴”遭人羞辱,汤进山决心挽回声誉。第二年他坐在船上,唱着山歌进村“旧年头头通那囡子唱错仔,今年头腰通(第二次)唔爷〈余杭〉倒转唱。”歌手汤进山索性把《刘二姐》倒唱一遍,一时轰动。有“江南十大民间剧作师”之称的张玉舟,师从父亲张孝云,据说,他父亲的师傅也能把长篇叙事诗《刘二姐》倒过来唱。

  文化传承亟待保护
  对于新浜田山歌的现状,郁耀峰深为痛惜。新浜的田山歌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三部长篇民间叙事田山歌《刘二姐》、《姚二小官》和《庄大姐》,尤其是后两者曾入选《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不仅填补了长达1000多年中国文字史上无汉族民间叙事诗的空白,而且也折射出新浜地区民间田山歌灿烂悠久的历史轨迹。有人甚至认为《庄大姐》的文学价值可以跟《孔雀东南飞》相媲美。
  “虽然青浦也有田山歌,却没有新浜那样的长篇叙事诗,但是他们却早已经申报了全国文化保护遗产,新浜的田山歌价值被低估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玉舟还健在时,郁耀辉就和他的同事们凭借张玉舟的记忆,一句一句地把《庄大姐》修订记录,并做了录音处理。如今,这位能把《刘二姐》倒过来唱的民间老艺人撒手西去,留在世上相和者屈指可数,并且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
  好在近几年,有关方面已经非常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增加了经费,并且打算在今年招募一些年轻人,根据录音重唱田山歌,使其发扬广大。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