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何谓恐怖主义?其根源何在?我国反恐的主张
有预谋、有政治目的、伤害平民以及非国家行为或者地下组织这四个要素是国际社会就恐怖主义定义问题进行磋商的重要基础,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恐怖主义的本质。
恐怖主义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恐怖主义是一国之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范围内南北发展不平衡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不公、政治纷争、局势动荡则是恐怖主义盛行的温床。美国反恐只治标不治本,搞反恐战争扩大化,即只采取军事手段打击恐怖势力,而不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贫穷和不公正的国家政治经济旧秩序。
恐怖主义是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大公害,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中国已参加了绝大多数国际反恐公约,并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缔结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中国主张,联合国和安理会应在国际反恐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应目标明确,避免伤及无辜。一切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
美国反对恐怖主义的真实战略目的在于对新世纪世界政治秩序重新洗牌,把世界纳入美国主导的政治秩序之中,实质上仍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中国对此持反对态度。
4、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基本准则、宗旨和目标、立足点
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不结盟。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新帝国主义论”“单边主义”“先发制人”
新帝国主义论的主要主张是:一、把当今世界各国分为三类,其中“失败的国家”和传统的现代国家构成对世界的严重威胁。如,阿富汗、索马里、伊朗、伊拉克、朝鲜等国;二、西方国家对付威胁的最好办法是进行“先发制人”的武力干涉;三、通过殖民主义来解决“问题国家”和“无赖国家”的混乱问题;四、国家主权有限。
新帝国主义就是与世界各国和人民为敌的经济权力和军事权力,它的目的是将全世界都置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控制和统治之下。新帝国主义论的主要特征是“先发制人”和军事干涉合法化。这种理论彻底否定民族自决权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主张按照英美式的‘自由民主”体制重组世界秩序。
新帝国主义论再现的原因是:一、冷战结束后的美国起主导作用的世界格局为新帝国主义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挑战;“反恐”成为美国实行新帝国主义的借口。
英国和美国倡导的新帝国主义理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一、新帝国主义是一种冒险政策,它所宣扬的武力、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极其危险的。违背了反殖民主义的历史潮流,必将付出巨大的道义代价和物质上的代价。二、美国英国推行新帝国主义将激化各种矛盾。例如,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已经使各伊斯兰国家走向两个极端:其领导人追随美国,而一些民众则同情阿富汗人民和本拉登。再者,美英采取的政策与美国的一些盟国在政治理念上发生了分歧,另美国与欧盟的关系渐行渐远;三、布什政府对世界形势的估计是错误的。美国指责有些国家“落后于时代”,其实,美国才是真正落后于时代的国家,因为当今世界的主潮流是要公正合理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而不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6、中国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秩序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上相互作用的体系或结构,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
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各国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各国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各国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共同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历史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各国的安全是相互依存的,再强大的国家,离开国际合作也难以有真正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