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东莞市政府在长安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为该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对策,以满足东莞作为制造名城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校企双方均表示将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创新培养模式,教育局亦称将采取撤并优化职校资源、开展“订单式”对口培养等多项措施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组专家余德禄教授则认为,东莞宜通过城乡联合办学方式,帮扶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生在东莞培训并就业,来应对技工人才的紧缺。
现状:
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仍存不足
据东莞市教育局黄金海副局长介绍,目前全市共有中职学校23所,其中民办学校3所,附设职业高中班的普通中学11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10所,其中国家级8所,省级2所。今年该市参加中考人数为33592人,中等职业学校录取10803人,加上全市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录取的外地生及未参加中考的本地生有1652人,合计实际招生12455人,其中市属中专2361人,成人中专1591人,职业高中7346人,技工学校1157人。现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达32758人,每万户籍人口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在专业设置方面,全市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种类共有31个,其中东莞理工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等7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同时,并不断完善实训中心的建设。
黄金海副局长表示,东莞的职业教育近年虽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表现为发展过程不平衡,办学资源分散,部分镇办附设职业高中班规模小,条件差,办学效益低;在专业设置上也不尽合理,文科类专业居多,工科类专业偏少,而且专业重复开设现象严重,造成办学资源浪费;名牌专业少,示范辐射作用不明显;校企合作难度大,未能形成一套长久有效的合作机制,缺少市场效应;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民办中职学校在规模、教学、管理等方面落后其他市;生源总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就业难度相应增大。
对策:
多项举措促进职教培养技工人才
对此,东莞市教育局表示,为改变过去分散办学、重复办学、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在今后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将采取多项措施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工人才,并最终构建起东莞作为现代制造业名城所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在保障职校生源方面,教育局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同时,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逐步撤销普通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计划于2008年前将所有附设职业高中班全部撤并。
在加强重点职校与重点专业建设上,按照有关规划,到2010年全市现有10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规模要全部达到省和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最新评估标准,即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要达3000人以上,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要达2000人以上,一般的独立职业学校规模要达800人以上。在校企合作上,将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各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发展方式,要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技能人才需求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即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使毕业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建议:
企业希望职校创新模式培训一线工人
职校在技工人才培养方面到底应扮演怎样的角色,企业又是否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呢?东莞一制衣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企业共有员工4000余人,其中3/4是一线员工,且大多数来自于外省,毕业于东莞本地职校的毕业生却不足几十人。他认为,目前东莞市职校培训动手的一线工人少,假如学校提供这样的短期培训,肯定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他希望职校能为更多的一线产业工人提供培训机会,从而为企业直接输送熟练工人。
长安某电子厂的人事负责人认为,职校应在办学过程中加强与在莞企业的充分沟通,听取企业意见,进而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企业也可以提供相应的上岗实训机会,使学生在锻炼中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众多企业代表也表示,愿意招收符合需求的职校毕业生并提供适当的培训经费,通过与职校合作,对生产一线员工进行培训,以减少培训费用开支,提高一线工人素质,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专家意见:
城乡联合办学帮扶西部地区贫困生
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组专家余德禄教授则说,根据有关统计,广东需要技工600多万,而实际技工数量只有300多万,东莞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技工的需求很大,也存在一定的紧缺,这为该市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打造制造业名城必须以职业教育来实现技工人才的支撑。
他认为,东莞对技工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东莞本地的生源毕竟有限,为此可以考虑将招生的触角延伸至西部欠发达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出路,并鼓励其在东莞就业,这既为欠发达地区做出了贡献,又通过自我培养的模式储备了相应的技工人才。同时,对于部分贫困生,也要给予必要的帮扶。
余德禄教授同时指出,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历教育,把良好的职业教育资源变成普高教育,并要处理好中职生与普高生的比例、学历与技能的关系以及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办节约型职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