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多月,高考就要举行了。最近,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已经纷纷出台。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在制定简章和章程时,玩起了文字游戏,有的表述模糊,有的甚至包含虚假成分,很容易蒙蔽考生和家长。
陷阱一:不注明就读校址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以及高校合并、扩建,很多学校都有了新校区。虽然教育部规定在招生章程中应注明校本部和分校,但多数高校并没有说明新生入学后应在哪个校区上课。常常是校址在一个区域,办学地点却在另一个区域。
陷阱二:模糊二级学院与校本部的区别 近些年,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了二级学院,但是二级学院有公办和民办之分,这一区别别说是家长,就连很多教育界人士也很难严格区分。这也就成为一些民办二级学院招生宣传的杀手锏,他们在宣传中往往故意模糊两种性质二级学院的界限,让考生和家长认为二者都是一样的国家公办院校。
陷阱三:模糊文凭性质 目前,很多高校都以联合办学的方式,让某些民间资金进入高教领域,如举办了许多联合办学点、二级学院等。为了招到学生,他们往往宣称自己能招大学本科甚至硕士。一些高校甚至宣称,某专业发证院校是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其实这些名牌大学只是为这些民办高校的考生颁发某一门单科的结业考试合格证书,而并非大学毕业证。
编后:考生和家长们在确定报考意向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报考学校的招生章程,并向相关主管部门做详细了解,以防止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