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市教育局向社会公布了今年的小学新生招生政策。其实不少家长春节一过就为孩子“挤名校”忙活开了。记者发现,像琅琊路、力学、北京东路小学等这样一批传统名校依然是择校首选,但小班化试点学校和新型特色学校也渐渐进入不少家长的择校视野。
省中医院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原本一心想托关系花钱进拉萨路、石鼓路小学的,可在多番“考察”过学区内的搞了5年小班化的汉中门小学之后,全家人几经讨论后决定就让孩子“落户”家门口的汉中门小学了。张先生告诉记者,汉中门小学的小班化真正吸引他们的,不光是每间教室环境很具个性化、趣味化,而且每个班都控制在20来个学生,孩子们每堂课上发言、表演和参与活动的机会显然比大班教学高出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关注到,与学生的个别交流特别多。后来在了解到这两年学校教学质量都快与石鼓路小学并驾齐驱后,全家人心里更是踏实不少。据汉中门小学何大钊校长介绍,他们学校过去多年一直被周围群众称作“都市中的村小”,自从2003年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不仅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也在持续上升。“现在,本学区孩子外流去择校的越来越少,外学区来的择校生渐渐多起来,前年只有十来个,去年我们收了30多个。”
家住河西、孩子已在玄武区一所知名小学就读三年级的芮女士表示,孩子挤进名校,未必个个都能碰上好老师。“这三年下来,我们才发现,为孩子择校的综合成本实在太高了。”
她向记者大叹苦水:15000块钱赞助费不算,家里人每天接送孩子路上就要花近2个小时,早上孩子怕迟到常常吃不好早饭,晚上回到家里连大人都感到疲惫不堪,遇到老人有时不能去接孩子,单位又不让请假,我们头都大了!她很后悔,当年没有听丈夫的话就在家门口白云园小学读小班化,现在回又回不去,真是骑虎难下。她提醒其他家长,孩子上小学,一定要综合考虑其时间成本、健康成本和安全成本等因素,盲目择校难免后悔。
“目前一大批小班化学校已经成为南京很多家长择校的新热点。”一直从事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朱老师介绍,南京规定小学小班化最高学额不得超过28人,小班课堂教学实现了“四个100%”,即每堂课上学生100%获得发言机会、100%参与实践活动、100%参与合作互动、100%受到更高程度的个别关注。这是班额在四五十人的热点名校较难达到的。从南京6年小班化试点总体成效上看,小班孩子发展更加全面,个性更加舒展,教学质量也普遍显著提升,学生整体成绩明显优于同等水平的非试点学校。
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云龙介绍说,鼓楼区现在有30多所小学,20多所成为省市实验小学,10余所在搞小班化试点且成效渐显,像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白云园小学、南昌路小学、凤凰街小学等小班化学校,现在都已成为市民新的择校热点,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家门口也有“好学校”,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一位资深社会学专家表示,只要资源本身存在差异,围绕稀缺资源的争夺就不会停止。如果学校本身差异越来越大,择校热必然就会愈演愈烈。择校现象,本质上是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表情,它必将长期存在。南京市民择校新动向,一方面说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日趋理性,另一方面,南京这几年推广的小班化教育越来越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多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正在不断满足家长多样化、选择性的教育需求。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南京共有419所小学,其中省市实验和示范学校已经达到301所,进行小班化教育试点的新型优质小学已有71所,今年还将增加15到20所,到2010年,该市小班化教育学校能够覆盖全市60%的城区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