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学业差学生被成批劝退 高校已“宽进严出”?
|
来源:新华网 2006-2-15 17:47:00 |
|
国内高等学校都在严抓考风考纪 |
据新华网报道 不久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同时对78名大学生作出了退学处理,使得他们过早地告别了校园。有媒体称,到目前为止,这是全国高校中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学生的退学处理。 被作出退学处理的78名大学生全部缘于学习成绩不合格,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所修的学分没有达到最低标准。学校称,这不仅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学生本人负责。但这些学生及其家长质疑学校是否真正尽到了教育责任。 这一“事件”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到底是什么使经过12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的学子只读了一年就必须退学?高校在扩招后应如何针对新情况,真正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多门功课不及格 78名大学生被劝退 2005年12月,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对78名屡次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作出退学处理。从教务处传出的这条消息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学校此次处理的学生所涉及的院系之多、人数之多,都是航院近年来从未有过的。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林峰介绍说,根据学校制定的《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如果学生在某学期中没有修满全部学分的1/2,就会收到退学警告;如果接下来的一学期仍然不能修满这两个学期累计学分的一半,就会被劝退。此外,学校在2004级学生入学后,新增了关于考试课(即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的规定,要求学生每学期取得的考试课学分不得低于这一学期总考试课学分的一半。他介绍说,这也是这次被处理的学生人数较多的一个原因。 林峰并不避讳谈论这次大规模的退学处理事件。他表示,高校劝退不合格的学生并不是新鲜事,在各高校,尤其是理科院校都普遍存在。学校此次对学生作出的退学处理,是根据这些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经慎重考虑后决定的,是对学生、对学校负责的一种表现。“一些人通常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不管怎样学,四年后都会得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如果高校在实际管理中也这样操作,就是对学生本人和社会极度的不负责任。高校一定要确保培养学生的质量,最后不能把不合格的人推向社会。”林峰说。 记者也设法联系到该学校部分被退学的学生。蒋蕾(化名)是2004级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因为一年累计四科不及格而被劝退;她所在的班级共有三名同学被劝退。蒋蕾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真后悔。”她告诉记者,退学后,父母对自己十分失望,现在自己一天到晚不知道该做什么,想学习也提不起精神。 据了解,被退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迷恋上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小张说,自己的一个同学便是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寝室里上网聊天、玩游戏,基本不去上课,一年下来有六科不及格,成为这次被退学者之一。
大学生为何“厌学”? 林峰处长表示,与全校14000余名学生相比,被退学学生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达到78人还是值得人们反思的。在谈到为什么这些学生会因为成绩不合格而被劝退时,他认为,一是大学“扩招”后,学生质量良莠不齐,那些基础较差、学习吃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二是现在的中小学生竞争激烈,十多年来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考上大学后,一些学生陷入了“心理疲劳期”,学习劲头也有些松懈,加之大学里的管理比高中阶段要宽松得多,以至于部分学生在变得无心向学。 “一个学生只要每节课都去上,课后再稍微看一下,是不可能被退学的。”林峰说,现在许多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也令老师们感到痛心。“一些学生不努力学习,整日出入于网吧玩游戏,要么迟到,要么旷课,而一到考试时就不知所措。一些人甚至从大一开始就考试作弊,这在以前是闻所未闻的。” 那么,什么原因使学生在12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习了?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分析,导致学生厌学的还有一些不十分明显的原因。一是与教育投入、教师素质、教材质量和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而有的学校经常是几百人同时上课;一学期可能都不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这实际上是纵容了学生屡屡逃课。 二是有的学生对上大学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弥补自己没上过大学的遗憾,在高考前给孩子施加了过大的压力;有的家长或是学校代学生填报志愿,使学生最后就读的并非是自己所喜好的专业。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结果是即便有能力也不想好好学习。 三是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且很多人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毕业后往往都用不上,这不仅削弱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一些大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习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高校里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 在记者的采访中,也听到部分被退学学生的家长对学校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一位刘女士说,她的儿子从小到大都很听话,也比较爱学习,但上了大学就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以至一发不可收拾。她说,“我们承认孩子本身有问题,但学校就一点责任也没有么?学校是否切实承担了教书育人的责任?” 大学“扩招”后如何实现“宽进严出”? 78名学生被退学,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内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计算机专业一位姓商的同学表示,这次事件对自己和周围同学的触动都很大,以前一些曾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都开始主动学习了。小商说,“现在一些学校的学习风气并不浓,很多大学生毕业时得不到学位或找不到工作。学校的这种做法也是为学生好,我们能理解。” 另外一些学生表示,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却被退学,实在可惜,学校应该再给这些同学一次机会。还有学生说,学校既然采用了学分制,就应该仿效国外大学,实施弹性学制,只要学生积满学分,什么时候毕业都可以。 林峰对这种看法回应说,对于被退学的学生,尽管现在看起来他们好像耽误了一些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让他们在大学“混”够四年后果会更严重。“学分制规定学生最长可以7年毕业,但从这些学生目前的表现来看,基本不可能在7年之内毕业,即便毕业也不能得到学位。这对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学校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希望这些学生能够进行第二次选择,通过高考再回到航院,或到其他学校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读。”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界的专家对航院的做法也表示肯定,认为这对把好人才培养的“出口关”是必要的;高校在“扩招”后,更应具备一种责任意识,将合格的、优秀的人才提供给社会。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虽然我国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应予以退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高校标准不一,一些学校较严格的做法可能会遭到学生和家长的质疑,甚至面临诉讼。 教育专家熊丙奇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的被管理者,也是教育的消费者。他们进入大学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素质,从而有利于求职就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的发展,学生完全有可能以自己所享有的权利为理由,对自己被剥夺“受教育权”或对大学提供的“劣质教育”提出控告。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增强法律和责任意识,维护高等学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同时,一些专家表示,大学扩招后,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与此同时,一些高等学校的硬件匮乏、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下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不应单纯以“严出”来控制学生质量,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使培养出的毕业生都具有真才实学,更加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