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从“外貌”上有很明显的特征,不同物种一看就可以区别出来,可是记者昨获悉,前不久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却在我国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发现一块“四不像”的动物化石,它长着野兽牙齿,腰间却保留着原始哺乳动物才有的腰椎骨,这块“举世无双”的化石很有可能改写哺乳动物的传统进化理论。
“怪兽”长得“四不像”
1999年到2002年,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著名科学家陈丕基研究员在主持关于热河生物群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过程中,找到了一大堆化石,其中一块“长相怪异”的化石显得尤其醒目。带回研究所后,陈丕基和他的学生李罡就开始对它的“长相”进行“剖析”:它整体看上去像只壁虎;嘴巴尖尖的,长着野兽才有的尖锐的牙齿;长着四条腿,前肢像两条笔直的棍子一样自然下垂,有些似老鼠、小狗;大腿平伸,小腿90度急转直下,长在身体的两侧,是典型的“外八字”,很像蜥蜴;可是腰间却长着原始的哺乳动物才有的腰椎骨,这一点又很像鸭嘴兽。
这个“不伦不类”的怪家伙立即引起了研究组人员的兴趣,据李罡副研究员介绍说,现存的哺乳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胎生兽类,骨骼已完成进化,比如袋鼠和大象;另一类是卵生单孔类,骨骼仍比较原始,比如蜥蜴等。但是这个化石却集两方面特征于一身,此前在全世界都没有看到过。
疑是生存需要造成怪异“长相”
科学家们给它起名字叫做“西氏尖吻兽”,虽然“名字”里有一个“兽”字,其实它的个头却很小,“身高”只有12厘米,体重估计也只有15—20克左右。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这个化石的年龄已经有一亿两千万年,属于白垩纪的早期。从它的牙齿结构特点看,它代表了一种鼹兽科动物,以昆虫和蠕虫为食。它的头骨、上肢和肩部骨骼特征表明它是现存兽类的一个已经绝灭的亲缘物种。
为什么它长得那么怪呢?李罡副研究员说,一个动物身上存有明显的进化演变现象,这在现代存留下来的动物中没有发现,而且这次发现的也只有一块化石,所以原因目前不能完全搞清楚。据他分析,或许在很久以前,尖吻兽的上下半身骨骼本已完成了同步进化。可后来由于某种特殊的生存需要,它又不得不让进化完的后肢来了个“倒退”,返回其原始状态。目前研究小组成员仍在研究,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准确的解释。
“怪兽”创造古生物学新理论
虽然生成的原因没有完全探究清楚,但这个“四不像兽”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恐龙灭绝后的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繁盛的时代,此前有科学家认为很多哺乳动物类群应该是首先起源于亚洲,然后再迁移到北美。李罡的合作者、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罗哲西教授表示,尖吻兽化石在中国的发现,不但从侧面印证了这个理论,而且还证明哺乳动物的上述地理分布特征的时间应该提前到白垩纪时期,这一新发现也被写在新近发表的《自然》杂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