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缓学生压力,市教委最新出台的招生要求规定,民办初中在自主招生时不能组织学生见面。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学校变出新花招———不能面试学生,就去面试家长。此举一出,家长如临大敌,不仅早早在面试当天请假在家“修炼”,甚至于临时抱佛脚学习待人礼仪。而在个别名校门口出现了家长排长龙替子女“面谈”的场面。
自述一
收到面试通知,心里不停打鼓
“工作那么久,这次面谈的感觉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回忆面试结束后的感觉,陈女士这样形容道。四月初,她接到校方的电话,说孩子通过了初选,接下来请家长去面谈。
经历短暂兴奋之后,陈女士不由地紧张起来。之前只听说过民办初中找孩子面谈,今年听说学校不得与学生见面了,没想到现在居然要与家长“面谈”!工作十多年了,基本和考场绝缘,现在却要替儿子重新上考场,陈女士心里不停打鼓。
自述二
恶补礼仪,自己的学历证书也带来
为了能够面谈成功,陈女士买来了面试礼仪技巧方面的书,开始恶补。等她到学校时,她才发现在等候面谈的教室里的家长全都精心装扮过,她觉得之前的精心准备和很多家长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用在场家长的原话来说,家长如今也是孩子的门面,不得不重视。
原则上来说,给学校提供的材料只需户口本、成长记录册和评价表以及一些获奖证书的原件等,可有家长甚至连房产证和自己的学历证书都一并带了来。有家长看到了这些,恨不得立刻回单位开个收入证明。
在现场还有家长透露,曾经有所学校为了避人耳目,居然将家长面谈会移师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区内召开。
自述三
为增砝码,谎报家庭状况
在15分钟的面谈中,出乎陈女士的意料,面试老师甚少提到孩子情况,相反对整个家庭情况倒是非常关心。家长的学历怎样?职务和收入情况如何?甚至连家中居室多大面积也在询问范围之内。她坦言,从“考场”
出来后她就为自己“如实汇报”所有的信息后悔,不少家长在之后交流心得时谈到自己虚报了职务和收入,用他们的话来说,反正学校也不会去单位查证,抬高自己也等于给孩子的入学砝码上增加重量。
■专家看法
教育资源均衡才是解决之道
对这种不能面试孩子、就面试家长的现象,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说,因为名校优良的师资队伍,齐全的软硬件设备必然吸引着家长和学生,只有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这类畸形择校之风才有可能有所熄灭。
杨雄表示,只有通过逐步淡化重点概念,实行优秀教师、领导轮岗,向薄弱学校倾斜投资,强弱并购的方式平衡资源,才有可能让学生都能在家门口获得优秀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