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学者建议3措施遏科研造假 政府莫为政绩"逼"成果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6-4-14 12:33:00
 
    中新网4月11日电 面对近期被频频曝光的科研造假事件,如何遏制成为学界探讨的话题。专家学者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为从源头上完善体制机制和遏制科研造假,建议政府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切断政府官员和科研人员的利益联系,消灭腐败的温床。

  政府拨的科研经费要公开,政府部门不参与决定资金流向,只决定发钱。政府可以有一小部分钱用来调拨,但大部分应该由独立的拨款委员会来决定。

  专家介绍,国外的科技拨款委员会是个松散的独立的中介机构,不属于政府,不是常设机构,里面更多的是鉴定专家,对申请项目实行匿名打分。专家是随机抽取的,谁的分值高给谁经费。专家信息是不公开的,所有的评审不留下姓名。工作人员是轮换制,不让他们在这个岗位上时间太长。工作人员一旦透露专家名单,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属于犯罪范畴。

  二是加强流程的审计监管。

  大项目必须由独立的非政府机构公正审计。所有项目都要进行过程管理和过程监督。专家指出,不能让学校自己查自己。因为经费争来不容易,如果管得太多,研究者会将经费打到合作单位里,学校财务管理不了。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学校只好放宽点要求,毕竟这是他争取来的科研经费,而且这是学校的"身外之财",学校往往睁只眼闭只眼。

  三是政府应该冷静看科研热,不能以搞运动的方式搞科研。

  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要防止假的科研。在推动科研的同时,要紧紧把握实际,不能追求形式。如果是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应该由同行说了算,政府不能插手;如果是技术研究,政府可以设立制度鼓励其产业化,但效果应该让市场说了算,政府不要越位,更不能为了政绩而"逼"科研成果。(杨金志 王蔚 刘丹)

■相关链接  
  • 禁收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
  • 广州两高校过百学生食物中毒 初步排除染禽流感
  • 南京外国语学院今年“小升初”共二八十名学生
  • 高考志愿:择学校还是择专业
  • 上高中宏志班要什么条件?
  • 东莞人大代表建议:为达教育公平取消村级办学
  • 深圳9名学生返校途中遭抢劫福田警方9小时破案
  • 吉利助学之困:找千名穷孩子 还得花200万
  • 写作指导之写人篇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