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提交的一份掺有水分的简历,一旦被招聘企业面试官看出破绽,即会因有违诚信而失去求职机会。
某企业最近面试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发现部分学生的表现与求职简历中的自我描述出入不小。如有的在简历中写“曾在校内组织策划过大型活动”,但面试官细问后发现,该学生只是“参与”过这项活动。
一些学生认为,别人把自己写得很完美,我不修饰一下,不就吃亏了吗?
毕业生求职简历“注水”现象并不鲜见。一些企业、教育界人士告诫学生,简历可以适度包装,但不可弄虚作假。
而对“注水”简历,用人单位自有应对之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人士表示,比起那些“自我描述”,企业招聘时更看重学校盖章的部分,比如成绩单,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业素质。如果企业有意录用某个学生,可以打电话向学校求证,到底是不是真的“班长”、“学生会主席”,一问便知。
不少企业对招聘人员面试时,往往会针对对方简历上的社会实践经历详细询问。如果某学生只是活动参与者,而非组织者,几个问题便会露馅儿;即便事先做过充分准备,面试官现场设置一个情境,也会令学生出现破绽。有的学生尽管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一旦被面试官看出有违诚信的迹象,肯定失去了这次求职机会。所以,求职者要脚踏实地,勿学“注水”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