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招聘、招聘会招聘、网络招聘三种主要形式的招聘中,专业的人才资源管理公司对于应聘者服务的盲目性直接导致了招聘的有效性低下。中国企业人才流动率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内高层人才流动率达到18%,一般人才的流动率达到14%,远远高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位于亚洲前列。 在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的小会议室里,董事长姜华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商报记者提问与姜华回答,以下简称商报、姜华)。
准入门槛显低 专业程度不足
商报:中国的经济正处在极其活跃的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大量的供给。需求与供给数量上的高度对应和极低的成功比例说明什么?
姜华:说明人力资源市场经营正在进行重复性无效服务。
商报:既然无效服务能够导致企业人才空缺和人才大比例流失。人力资源市场为什么还在进行无效服务?
姜华:人力资源服务应属于刚刚起步的行业,起步阶段势必存在着行业内专业人才稀缺、名牌企业稀少的现象,公司之间模仿运作方式。另外,由于人才公司的准入门槛低,3-5人的公司多,无序状态下的竞争使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企业很难摆脱利益的浮躁。
商报:为什么说人力资源公司利益浮躁?
姜华:浮躁是一些利益当前的人力资源公司主要的表征。按照企业招聘需求清单招聘到人,就OK了。至于企业提出的条件是否真正合理,企业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许多人力资源公司不愿意考虑,也无能力考虑的。比较典型的招聘是:“你愿意找一个本科毕业生看大门,以显示企业的层次与众不同,好,你付服务费,我来满足你。”
商报:人力资源公司按需服务有什么不对吗?
姜华:表面上看,人力资源公司的浮躁没有什么不对劲,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企业是上帝,企业的需求就是目标。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需要的人员数量、学历、年龄甚至性别全部能够得到满足,但实际上企业可能并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才。人力资源公司咨询服务环节的不专业,直接导致人才流动率的居高不下。中国企业人才流动率调查显示,高层人才流动率达到18%,一般人才的流动率达到14%,远远高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位于亚洲前列。
商报:人才与行业是什么关系?
姜华: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一个行业内人才供过于求,表明该行业已经进入夕阳行列;而如果一个行业人才供不应求,则说明该行业一定刚刚起步。只有人才达到均衡点,行业才能持续发展。这需要用人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达成共识。
行业刚刚起步 竞争尚显无序
商报:人力资源市场上,猎头公司是个特殊的团体,同样处于起步阶段的猎头公司有什么特点?
姜华: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几乎在北京的每一个写字楼里都会有5至10家三五个人组成的猎头公司。不但小而多,竞争也十分残酷,行业利润在这种无序且残酷的竞争中从人才年薪的30%直线下滑至10%。
商报:是什么导致猎头公司利润下滑?
姜华:在猎头公司中就职的全部是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他们不仅缺少专业知识的积累、对于行业人才的评价,还缺少对于行业发展的把握。“企业需要谁,我们就去挖谁。至于挖来的人对于企业是否合适,是企业自己考虑的事情。”在用人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无良性互动的状态下,人才流失率不断加大企业招人成本,离职率直接导致用人风险增高,利润下滑当然在所难免。
商报:衡量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指标是什么?
姜华:根据常规,看一个行业是否发达通常用这样几组指标来衡量:其一,是行业中是否有品牌企业,在美国有兰德公司、麦肯锡、普华永道等,在德国有罗兰贝格;其二,该行业利润回归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10%;其三,在行业内人才济济,特别是研发和创新人才层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决定了中国的人才企业和行业人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人才供求两旺 匹配难度显大
商报:既然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为什么成功率不高?
姜华:一般的企业都有人力资源部门,但由于中国企业处在快速发展与成长阶段,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配备难度会相对增大,市场上各种人才济济,但真正符合企业要求,又能认同企业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企业的老总们总是抱怨人力资源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人力资源部又总是感到企业留不住人才。
其实,人才供需虽两旺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于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人才结构性失衡导致的。
商报:是不是企业招聘的人才层次越高越好?
姜华:实际上,企业与人才如同爱人与家庭。对于家庭而言,漂亮的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那个,合适才可能长久。企业也是一样,并不是来的人学历越高越好,而是合适最好。选择人才一定要对企业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明智判断。企业如同生命,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更多地需要创业人才;发展阶段:更需要管理人才;成熟阶段:需要创新及发展人才。当然我们所说的阶段论是相对,其实在更多的情况下,应该是相对偏重型人才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