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能拿奖,我家订的都市报做了不少贡献,点子和第一手资料都从那来。”昨日上午9点,江汉区红领巾学校,刚从北京获奖归来的陈文适和姚嘉琪拿出了几沓厚厚的“气象新闻”剪报,给同学们传看。
12岁的陈文适和姚嘉琪是该校六年级毕业生,在刚刚举行的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他们俩的科学小论文《2004年武汉市空气质量与天气状况、风向关系的统计和分析》获得了银奖。
一切得从去年的4月20日说起。那天,陈文适和往常一样翻起了家里的《楚天都市报》,发现多了个新版面“气象新闻”,除了常规的天气预报,还有“空气质量预报”等内容。
“可吸入颗粒物有什么规律,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看到空气质量主要与可吸入颗粒物有关,陈文适的脑子里冒出了这么个疑问。
曾参与该校2003年环保课题的他,从此约上搭档姚嘉琪,每天翻报纸做剪报。一年过去了,剪报摞了厚厚的一沓,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终于写出了论文。
“颗粒物会污染肺部,比吸烟的影响还坏呢!”说起这项成果的意义,两个孩子认真地说,颗粒物与风向、温度等都有关系,一般在寒冷、刮北风的冬天含量最高。“所以在冬天,我们要少开私家车,少用火力发电,要爱护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