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偏才生无缘复旦在情理之中
来源:新民晚报     2006-3-29 8:49:00
 
    今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首轮笔试,共吸引5800多考生,最后成绩排定,前1200名获得面试资格。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说,面试是此次自主招生最重要的环节。进入面试后,1200名考生便不会再因笔试成绩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后的面试将决定在1200人中选取300名复旦新生。

  笔试是考试程序

  记者问:“为何复旦仍在首轮考试中采用笔试形式,用一纸试卷淘汰大部分的考生?如果有的学生确有特长,但他的总成绩排在1200名之外,是否因此就无缘此次的复旦自主招生?”

  郑方贤回答说,这涉及到考试的一个程序问题。此次前来参加首轮考试的有将近6000人,学校在招生时必须有一个方法限定面试名额,从目前看,由复旦自主命题举行笔试的做法,是可行的。应当承认,可能会有极少数的考生某项成绩特别突出,而总成绩排不上名次最后没有取得面试资格。学校一方面需要那些具有天赋的学生,但另一方面,进入复旦的学生,也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类课程,因此需要具备综合素质。从这个角度看,某些偏才的高中生最终无缘复旦也在情理之中。

  酌情对待属特例

  复旦大学教授熊庆年认为,其实,这种自主招生的办法在中国早就有,以前清华、北大就采用过这种招生方式,当时正是在这一制度下,培养出了钱钟书这样的文学大家。同样,在今后的招生过程中,对那些某一方面特别优秀,而另一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学校有可能酌情特殊对待。但是,这种现象只可能是极个别的例子,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我们的要求依然是全面均衡发展。

  高校无需偏才生

  晓笛曾就读的华育中学一位教师说,晓笛并非那种很特殊的偏才生,文学天赋特别优秀。相对于文科来说,她的理科成绩相对弱一些,但绝不是很差。其实,对她来说,是否进入名校未必就决定未来的命运,不必太过在意。其实,我们的人才标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特长也好、偏才也好,才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认为,高校无需偏才生。

  本报记者张炯强宋铮


■相关链接  
  • 沈阳部分中小学试点性教育
  • 职场故事:用脑开“的士”
  • 职场观察:期望值的跌落
  • 对代课老师,“清退”两个字好寒心
  • 民办初中招生严禁面谈
  • 韩语考试有调整
  • 所有保送生必须参加高考
  • 我国高考改革试"破冰" 改以面试为主要录取依据
  • 13所港澳大学今年来江苏省招生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