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谁在催生“高复经济” 高复现象期待理性回归
来源:新华网      2005-7-29 10:09:00
 

    伴随着各个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揭晓,一年一度的高校录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刻,也正是各类名目繁多的高考复读班招徕顾客的好时候。

  今年浙江省高考生创纪录地达到31.3万人,比去年激增5.8万。按照各高校在浙江的招生数量和省招办预测的70%的高考录取率,将有9万多人无缘升学,录取率低于去年7个百分点。而对于很多高复班而言,这却是前所未有的"做大蛋糕的商机"。

  广告混战几近疯狂

  高考结束之日,即是各类高复班开始宣传大战之时。最近,各类高复班的大幅广告开始出现在杭城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有的不惜重金在头版详细列出了学校办学时间、师资、经验等种种优势,有的则用整版的套红广告刊登在今年高考中名列前茅的高复学生的姓名、分数、批次,学校校长则频频以业内专家的身份亮相电视镜头,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渲染高复班的巨大效果。与往年相比,投放各大媒体的高复广告明显增多。

  异地争抢高复生源在今年也显得尤其突出。如浙江西部县市东阳的12家高复班的广告首次联合出现在杭州媒体上,争夺杭州当地生源;而杭州的高复班也一改过去本地拼杀的局面,纷纷到外地开辟疆场。据悉,杭州求是高复学校最多的一天投放了100多万的广告量,三分之一在杭州媒体上轰炸,三分之二在各地市报纸上遍地开花。杭州建人高复学校还专门到全省举行巡回咨询会,宣传力度之大更是国内罕见。

  为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广告宣传开始偏离正常的轨道。如肆意夸大本科上线率,其中已被查处的杭州某高复学校竟肆意将29.15%的本科上线率谎报为91.1%,一时令舆论哗然;更有甚者竟向学生、家长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例如"保证提高?á?á分以上,否则退款",而一旦没有实现承诺,考生和家长拿到赔款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在这场暗流涌动的较量中,各家高复学校可谓"高招"迭出,一家比一家吹得好听,一家比一家更有"奇迹"。这种盲目夸大,"效果"和影响力明显,同时又缺乏完善的市场监管,因此得到了各家高复学校的追捧。

  高分复读一路看涨

  曾经的高复,仅仅是对高考落榜生提供的再一次机会,然而如今,高复早已变了味。广告狂轰、现金重奖再到无所不用其极的渲染,杭州高复市场的竞争已经渐渐白热化。

  为了招徕高分考生,重奖、免学费的诱惑,成为今年高复招生大战中的一大法宝。一家高复班推出"60万重奖高分学生",另一家高复班立即宣布:"200万重奖入学新生!"有的高复班则实行普惠:"三本线上免一半学费,二本线上的考生全免学费,一本线上的还有数千元的奖学金",以此来吸引高分复读生。

  近于疯狂的混战之中,是什么吸引了杭州高复极大的热情?据了解,今年报名高复的上线考生多于去年,高分复读现象依然严重。杭州某著名高复学校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有不少本科上线考生报名该校,打算来年再搏,而其中竟有20余位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尽管该负责人理性地指出,在这部分高分考生中,有一部分可能会在之后的高校录取过程中放弃复读,但根据往年经验,今年高分考生复读人数决不会少。对于高复学校而言,高分考生其实是最好的招牌lDlD他们不仅能给各高复学校带来滚滚的财源,同时也能提高将来的复读录取率,提升高复学校的品牌效应。

  什么情结催熟"高复经济"?

  而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的今天,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在催熟"高复经济"?

  据悉,杭州高复学校一般一学年的收费标准在一万元左右。而那么多的上线考生,甚至已经被录取的高分考生,却宁愿花费金钱和时间,选择高复。况且高复既有"金榜题名"的美景,也有"名落孙山"的可能,这种"赌博式"的复读多少令人有些不解。一位考生家长告诉记者,高复是出于无奈的选择,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遍地都是大学生,如果不是名校毕业,在就业中根本没有多大优势。

  正如某位学者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一座新型"考高"独木桥正在形成。从普遍认为到北大清华才是接受真正的"精英教育"的认知角度看,这座独木桥几乎是当年高等教育稀缺时代千军万马要挤的那座高考独木桥的自然延续。

  当这种精英意识逐渐为社会接受,一大批与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失之交臂的高分考生甘愿选择复读后,高复班也逐渐改变了其原本的角色定位。正是这样一种"名校情结",导致了高复市场的火爆。

  高复现象期待理性回归

  专家们认为,高分复读,是一种期望值的自我选择,更是一种现实环境下的无奈,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一种尴尬。尽管在复读热火朝天的背后,我们也听到理性的劝导,但是相比之下,这种微弱的声音却很快淹没在大众对名校的追捧之中。

  不可否认,在高复这块"大蛋糕"面前,最大的赢家莫过于那些高复学校。尽管选择了高投入,但毫无疑问,获得的回报将远远高于先期的投资。

  而高分复读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浪费高校资源,影响高校的教学计划等。这些连带的社会问题将不可回避。与此同时,杭城各高复班的门槛随着高分考生的加入也在水涨船高,某高复学校甚至出现招生分数线高于普通高校三本的奇怪现象。这在另一方面也损害了那些由于没考好而确实需要复读的考生的利益。

  在杭城高复变态畸形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用怎样的政策和思路去引导市场,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如何引导考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高等教育?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当高校扩招真正发挥其意义的时候,"变态"的高复才有望"寿终正寝"。

■相关链接  
  • 考生冲热门专业来 南京高校招生全国“飘红”
  • 长沙启动“绿色网吧”行动 加强健康网吧阵地
  • “一费制”情况调查:教科书总额超出收费标准
  • 探寻语文教学 中学生呼吁建立“中国母语网”
  • 解读县委道歉事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问责
  • 谁在催生“高复经济” 高复现象期待理性回归
  • 一成录取通知书 不能顺畅送达
  • 山东本科录取结束 考生须自带档案上大学
  • 山农大公布报考热门 生科与农科类专业火爆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