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所谓“大小年”现象,是指院校投档线一年高(“大年”)一年低(“小年”),相差较大(通常在20分以上)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在高考录取过程中每年都有。
今年理科典型的“小年院校”是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上海及华东地区的重点院校。上海交大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663分,比重点线高出了95分,今年的分数线是558分,刚刚达到重点线,同济大学去年的分数线是645分,比重点线高77分,今年是558分,也是刚刚压线。同样,浙江大学今年的提档线也只有558分,而去年的录取分数则是665分,比重点线高出了97分。作为老牌名校,复旦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为666分,比重点线高出了98分,而今年在甘肃的提档线则仅为573分,只比重点线高出了15分。如此低的提档线的确出乎众多考生家长的意料之外。但“小年院校”并不意味着实际录取分数低,其实仅是个别人“运气”比较好,碰巧上了投档线,但实际上能否被录取还要看具体情况。如复旦大学,今年的投档线为573分,只能说明有个别573分的理科报考生被投了档,但是这个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小的。
上大学的费用是不少考生,特别是农村考生家长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校收费一般在3000至6000元之间,再加上每年往返的路费及生活费用,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花费至少要在万元左右。学生就读的区域是决定收费高低的因素之一。而省内院校一般低于省外院校,因此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考生,多数都选择了省内的兰州大学、西北师大等院校。再加上这几所学校在省内的招生数量较多,因此,录取的情况始终比较稳定。这点从兰州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上就可以看出,兰大2004年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是573分,比重点线高出10分左右,而今年的理科录取线则为585分,比重点线高出20分左右,总体来看波动并不是很大。
但经济因素并不是导致华东地区一些重点院校在兰遭遇小年的主要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该校上一年在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和招生情况。如在南京的东南大学则是个例外,东南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569分,仅比重点线高1分。考生家长得到这个信息后,今年填报该校的高分考生就非常多,使得该校的录取分数线一下提高到了624分,比重点线高出66分。如果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和上年的分数线填报了这个学校,竞争将会非常激烈,被录取的可能性自然就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