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四川省51所高校作出公开承诺:2005级新生中,学校决不会让任何一名名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四川省各高校围绕“与党同心,与群众贴心,让学生成才”这一主题,针对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上学难”、“读书贵”问题,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主动为学生和家长分忧解难。
健全体系,拓宽“绿色通道”。四川各高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一并寄送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有关材料。新生入学时设立“绿色通道”,经济困难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资助体系,从根本上缓解贫困家庭学生学费、生活费的压力,让学生安心入学,放心读书。据悉,四川高校的贫困生可获得最多6000元/年的国家助学贷款以解决学费问题;除此之外,如果贫困生入学后成绩非常优秀,还可获得国家奖学金(6000元/年)并免去当年学费;各学校还有最高3000~5000元的奖学金。同时,各学校还设立了临时困难补助金,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
公开项目,确保“阳光收费”。四川各高校明确表示,将严格按照省物价局和教育厅有关要求,全面公开学费、住宿费、学校代管费和服务性收费目录,采取适当方式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公示,既保证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又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同时,四川各高校在制定服务性收费,如开水费、公共澡堂费、伙食费等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收费项目时,将组织由师生员工参加的价格管理听证会;确需由学校统一购置(如床上用品、军训服装等)并作为代管费管理的,采取公开招标采购方式。
规范程序,实现“人性化服务”。四川各高校响亮提出坚持“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未经公示不能收”的程序原则,改革传统的“管理实行大一统、一刀切,教材统一发放、公寓用品统一配置,一切由学校说了算”的工作思路,取消一切不合适、不够“人性化”的管理规定和服务手段。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高考录取通知书邮寄费、招生录取费等,纳入学校办学成本,决不向学生收取。校徽、饭卡、借书证、学生证等,首次办理一律不收费。取消开学时一次性全收上网费的做法,实行计时收费;不搞公寓用品统一采购,实行用具自愿购买,学生可以自带等等,既缓解了贫困学生开学时的经济压力,又给了学生更多“人性化”的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