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婷婷)前日下午,本报“进农村,援建村校书屋”活动筹集到的第一批一万余本书及30余套书柜、铭牌等物品被送往万州区;第二天,这些物品和书籍就已经被分发到了各个学校。
全区小学校长翘首等书
前日,运输书籍和物品的两辆大卡车还没有到万州,来自万州区10个镇的小学校长们就都已经守候在了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的门口了。
搬书热闹得像过节
下午5时左右,百安移民小学的下课铃声刚刚响过,运输书籍和物品的大卡车就到达了学校门口,各位校长带来的运输书籍物品的小货车也紧随其后。
一些放学后还未离开的孩子们也到一旁来看热闹,当车厢门打开时,老师、孩子们都发出了“哇”的感叹声。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各学校的校长、老师都上前来轮流搬运书籍。“好大一捆呀!”“这么多好书,真不错!”一时间现场充满了忙碌的身影和欢乐的声音,孩子们热闹得好像过节。
留守儿童需要心灵滋润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万州区长岭中心小学。“这些好书来得太及时了!”该校牟向阳校长表示,他们学区共有2400多学生,下辖一所中心小、两所完小和5所村小,其中最远的鹿池村小离镇上有十几公里山路。而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好的“心灵肥料”来滋润他们的成长。(来源:华商网-重庆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