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曾经是多少学子和他们父母心中的梦想。有人出国,总是引发邻居亲友一阵艳羡的慨叹:“真出息!”仿佛出去了就出人头地了,日后回来自能光耀门楣。深圳的父母们将孩子送往海外求学的风潮方兴未艾,人们却蓦然发觉,留学回来的“海龟(海外归来)”不如前些年那般吃香,更有相当部分的“海龟”成了“海带(海外归来而待业)”。
来自深圳市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我市今年前10个月引进留学人员1310人,超过去年全年总数,创历史同期新高,至此,我市累计引进海归人员达7800人。据了解,自从我市2002年引进留学人员1075名后,海归人员连年猛增。随着早期出国留学的深圳居民子弟学成归巢日趋增多,曾在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海归人员就业出现了滞胀现象。统计表明,在深圳市人才市场上,有近三成海归人员变成待业者。今天,我们将视线投向这个特殊群体。
1、求职失败再渡重洋
现在,留学生大勇在网上的名字叫“迷途-在路上”。他说,看着以前的朋友大部分都有点成就,而自己现在还在国外漂着,心里真不是滋味,有点颓废感。这是大勇第二次出国留学,原因是第一次出国回来后,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他说,五六年来,前两三年是出国这件事让他不断奔波,后一年多是找工作一直困扰着他。
他的父母都是在深圳的经商人士,家境良好,虽然经济上没有压力,但心理上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1998年高考时,大勇考上了福州一所普通的大学读经济管理,这样的局面不能让要强的大勇和父母满意。大二那年,大勇和父母商量之后,决定出国读书。在留学中介的帮助下,他选择了新加坡的一所私立大学读市场营销。
大勇说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想干出点名堂来。上大学那阵子,几乎人人都在聊出国,留学中介天天在学校里宣传,到处贴满出国英语培训海报,我也认为出国当然是个好选择。”在新加坡,大勇学习成绩中等,学位很快就拿到了。2004年,大勇兴奋地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从国外回来后,大勇感到求职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人多了,不少名牌大学的学生都在为找到一份工作努力,另一个是留学生不吃香了。我记得以前出国留学中介说,只要是留学回来的,企业都抢着要,但现在企业留学生和国内的学生根本没什么区别,主管看了你的简历顶多瞄你一眼,说一句‘海龟啊’罢了。”况且,大勇所读的私立大学没什么名气,文凭拿不出手,在人才市场遭到冷遇也不足为奇。几个月以后,大勇一再降低要求,总算找到工作:在一个农产品公司做营销,一个月三千块左右。在这个小公司里面,大勇不但要从事一些管理工作,还要找客户跑单,并要做文秘方面的杂事,回国前的想像和回国后待遇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让他非常难受,两个月后,大勇辞职回家了。
辞职后,他跟着父母做生意。在新加坡学的是市场营销,以为做生意是专业对口,没料到在国外学的一套不适合国内市场环境,“我在学校里面学的营销技巧、谈判技巧都是纸上谈兵。我爸妈的生意是靠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我怎么也学不来,爸妈有时骂我,你出国脑子都出坏了。”大勇做生意做得磕磕绊绊,赔了不少钱,父母只好让他再次回家待业。
多次挫折之后,大勇很灰心。总结起来他觉得有几个原因。一是自己在国外学的东西不太适合国内,“我有些同学,在国外学的是技术,回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二是自己所读的学校没有名气。三是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放不下“海龟”的架子。“看着人头涌动的人才市场,我都不敢过去。去这些地方找工作,总感觉让人笑话。”
他那段时间特别苦闷,看着有些同学大学毕业以后事业走上正轨,读研究生的同学普遍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自己一直糊糊涂涂地过日子。2005年年初,他再次做了出国的决定,选择的是悉尼的一所比较知名的大学。
“第一次出国时我的心态不太正,纯粹为出国而出国,没考虑周到。”他现在比上次出国要有信心,学的是经济学,“希望这次学成回来后能顺利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干一番事业。”
2、懵懂留学艰辛找工
如果不是一位朋友极力帮忙说服,这位英文中译名为亚历山大的年轻男子不会出现在记者的面前。他在电话中总说:“我现在很忙,我想先把工作搞定。”近日终于见面时,他跟记者约定“三不要”:不要透露真实的中文名,不要透露住址,不要拍照。
“我很郁闷,出国留学之前,父母约了不少亲友给我搞庆祝晚会,有人在晚会上说,出国回来就镀了一层金,可以轻松找个高薪工作。没想到出去四年,没镀成金不说,还生锈了。”他的话中带着自嘲和无奈:“回来四五个月,我面试了近二十回,工作还没找到,不敢让我的一些朋友知道。”
他的家庭在深圳算是中等偏上水平,父亲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母亲是政府公务员,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父母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他的身上。然而他的学习成绩不怎么争气,1999年高考,与父母期望中的大学擦肩而过,他只好复读。199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他在房间里学习,父亲突然走进来问:“你愿不愿意去国外读书?”父亲让他放下其他方面的复习,全力学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