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邢台市南和区11000余名师生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盛宴。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南和教学站的统筹组织下,三召学区、贾宋学区、郝桥学区等多所学校12353名师生同步在线收看“清华伟新科普讲坛”第十二期第122讲——《逻辑与谜题》。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彦晶以趣味谜题为载体,带领师生们开启了一场逻辑思维的智慧探索之旅。
逻辑洞察,福尔摩斯推理中的逻辑漏洞揭示
讲座伊始,王彦晶教授以“逻辑学是干什么的?”这一问题引发听众思考。他巧妙引入福尔摩斯的经典推理案例,指出大侦探通过肤色特征推断出对方是从热带归来的英国军医这一过程,看似合理却存在逻辑漏洞。
王教授借此说明,逻辑学不仅是研究思维形式及推理规律的科学,更是帮助人们精准思考、合理推理的基础工具,强调了学习逻辑学对提升思维严谨性的重要意义。

趣味切入,经典谜题拆解抽象理论
为让抽象理论更易理解,教授以“说谎者与说真话者”、“蒙提霍尔问题”等经典谜题为切入点,生动演示了如何通过构造形式语言与推理系统拆解问题本质。
在讲解“命题逻辑的形式语言”时,王彦晶教授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并且”,∨表示“或者”,¬表示“并非”,→表示“如果...那么”)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自然语言转化为精确的逻辑表达式。

可能世界,逻辑框架解析复杂问题
讲座中,王彦晶教授还通过“君子与小人”、“杯子里是茶还是咖啡”等经典案例,揭示了“可能世界”与公共知识的逻辑内涵。
他强调,逻辑学不仅能为复杂问题提供清晰的分析框架,即便没有“福尔摩斯式的天才直觉”,也能借助逻辑工具找到准确答案。

沉浸参与,南和师生绘制条件关系图热烈讨论
屏幕另一端的南和校园里,师生们全程“沉浸式”参与讲座。各班级课堂上,学生们自发拿出草稿纸绘制条件关系图,围绕教授抛出的谜题小声讨论。
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逻辑学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推动,清华教学站引入优质思维训练课程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南和教学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依托“清华伟新科普讲坛”资源,把更多优质思维训练类课程引入南和各中小学校园。

教学站将开展多样化思维训练活动,推动师生科学素养稳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力。
南和区万余名师生通过这次讲座亲身感受到逻辑学的魅力与实用价值。逻辑思维训练正成为南和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乡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教学站的持续讲座,正在构建起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桥梁,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乡村师生。

(通讯员 王贝)
|